人民公园丨郑州闹市的那座老园子
位于市区中心北二七路西侧的人民公园
是新中国成立后郑州市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
1951年政府将西太康路以北、胡公祠和铭功路以西彭公祠之间的水沟荒地辟为公园
次年8月
人民公园正式落成开放
因其处于市区中心
许多老郑州亲切的称之为“闹市公园”
...
65年前的故都纽带
人民公园栉风沐雨65年,经世事消磨几番变样,旖旎风光却在许多郑州人心中不动声色地铸就了时隐时现的“人民公园情结”。无论寒暑,适逢节假或周末去那里看看,涌动的人群,与当年的景象依旧是不相伯仲。
听生活在附近的老人讲,这座老园子是在彭公祠和胡公祠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公园西门入口处的彭公祠起初叫“铭功园”,是为了铭记直奉郑州之战殉难团长彭象乾及诸官兵而建,因此南墙外原是一片乱坟岗。铭功园建成后,为方便各界人士和群众观瞻凭吊,修建了一条由市内通往“铭功园”的道路,命名铭功路。如今,紧靠闹市商圈的彭公祠四周早已是高楼林立,却也多少保留了一些可以怀念的景致。
胡公祠则是河南督军胡景翼的祠堂,位于西太康路路北,从南门入园进入胡公祠,一株古老国槐迎户矗立,垣周树以白杨,中间甬道种植青桐。古国槐后面,起台为宇,有大殿五楹,即胡公祠大殿。翠柏红垣,古色古香,为郑州当时一景。而在此之前,胡公祠北墙外还是条无名小河,河北岸是荒坡和农民的耕地。1956年的春天,团市委发动全市青年义务劳动,在人工湖西部挖掘新的人工湖与东湖相连,在湖的南北两岸,堆土成山,进行绿化,竣工后,湖被命名为“青年湖”,山被命名为“友谊山”,从此,胡公祠后面一片荒凉的景象变为湖光山色、柳岸花明的公园景点。
长久的岁月漫漶风雨剥蚀之后,胡公祠被圈管起来,彭公祠也仅剩纪念亭以及汉白玉石碑残存,一旁的老坟岗集贸市场也早已经拆除了,老园子南门现在正对民主路,在路口能看见万象城,市井繁华,热闹非常。只有旁边的友谊山和山下唱戏的老人们还让人怀想着当年的景象。
老园之东,青石造假
人民公园初建时,二七路的东门紧邻水上餐厅、友谊商店和广州酒家,比南门的老坟岗集贸市场看着高档许多。1953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郑后,二七路成为从市中心或西、南部连通省委、市委的主要交通干道之一,随着以二七塔为中心的新兴商业区崛起,东门开始拥挤杂乱。那时候,戏曲依旧红火,每到夏天的黄昏,东门口就排起长龙。不少人都会到此纳凉、听曲、喝茶,处处流光溢彩,歌舞喧嚣,好不热闹。
即便当时的东大门是一个小土山,也暂时满足了人们对山水的心理期待。直到1980年,公园从新密、巩义山中选采了大块奇形的青石堆砌于原土假山之上,取名“迎宾山”。两年后,完工的假山使得人民公园真正有了些山的英气,直至今日,青石假山仍然是人民公园东门最吸引人的一大景观。不同年代的小男孩,都对征服假山充满着欲望,一代一代从不缺席。过了假山往里走,有高大的法桐,遮天避日;还有银杏分植路边,每年秋天,就落了一地金黄。
公园的正中间,有一座莲花形喷泉。后来,公园用汉白玉仿原作品重新改建了曾经的水泥莲花雕塑,周环月季花坛花带及大草坪、大法桐,间植常青灌木花丛,形成了今天靓丽的活动广场,现在是广场舞的阿姨们的自留地了。
看不见的人民公园
随着郑州市中心的不断东移,如今的二七老街几乎繁华落尽,曾经盛极一时的商业往来不见昨日的风光。但每个熟知郑州这座城市的人们心中,这处共同生息的老地方是再熟悉不过了的,在公园旁来去次数多了,自然就有了许多记忆的沉淀。
“半拉锅”水泥座位上听过的音乐会,夏季人头攒动的露天影院里看过的某些光影和年下的时候,冒着严寒来看的新奇木偶剧,都还清楚地复刻在记忆的沟回,旧时的风景却早已寻不见了。原来动物园和花房处改成了现在的游乐场;儿童活动中心成了幼儿园;红极一时的“泥塑收租院”成了大型溜冰场;露天剧场成了鸟类生态园;儿童乐园容颜亦改。1997年“拆墙透绿”时,体委、少年宫、话剧团等单位全部都搬出了人民公园,伞塔、少年宫办公室、话剧团办公室及其家属房全部被拆除。再往后,公园把景点整合成了现在樱香园、竹园、秋园、牡丹园和桃花苑,并且不再售票,人们可以自由进来玩了。
白天,三五成群的老者聚在一起,谈的仍是房价、股市,身在小公园便可以指点江山。一些老先生回忆,公园在人工湖西岸设置了兼营糖烟酒小食的大众茶社(后改建为“湖滨茶社”)以后,人们闲暇之余就喜欢来这里小坐。尤其是夏天的傍晚,沏一壶浓浓的信阳毛尖,叫一份花生米,三五个人就聊起来了。谈天说地,古往今来,不拘一格,好不自在。可是后来人民公园在建设中把这些年久失修的建筑都拆掉了,郑州也找不到当年老坟岗茶棚听书讲书的氛围了。
孩子们在那里叽叽喳喳,陪着他们一起吵嚷的麻雀飞过了头顶。而我们就在这里,看老园子踏实地待在原地,看城市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然后,一砖一瓦,搭建剧场,梦幻,和油盐酱醋一样味道各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