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构建现代化国际化复合型城区——访二七区委书记陈红民
【核心提示】
郡县治,天下安。
县(市)区、开发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县(市)区、开发区的发展,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历史基础,要顺应群众的发展期盼,要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针和省市对本区域的发展定位。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省十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也相继举行。省会郑州所辖的县(市)区、开发区结合会议精神,谋划了怎样的发展蓝图?推出了怎样的发展措施和惠民之举?即日起,郑报融媒推出大型全媒体报道“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十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迈向国家中心城市——县(市)区委书记访谈”,今日刊发二七区篇。
近日,2016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报告发布,二七区一举拿下三个“百强区”称号。其中,综合实力百强区、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连续三年入选;“创新创业”百强区是今年首次设立,二七区位列第50位,被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调研基地”。
二七区委书记陈红民接受郑报融媒专访时表示,二七区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市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创优势、增实力、补短板、能抓住”为总要求,发挥作用、厚植优势,加快老城区、新城区、田园区“三区融合”,打造品质二七、田园二七、温暖二七“三个二七”,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域城镇化、基本实现现代化“三个率先”,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复合型城区,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光添彩。
陈红民介绍说,未来,二七区将围绕“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聚焦“一枢纽一门户一基地四中心”,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持续增强经济规模效应、产业品牌效应、城区辐射效应,实现综合实力在全国市辖区百强中大幅跃升,发展竞争力迈入中部城市市辖区第一方阵,城镇化率、现代化率稳步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二七区生态资源丰富,拥有30里樱桃沟、10万亩生态涵养林、近6000亩的尖岗水库水面。陈红民表示,二七区将发挥这一优势,坚持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加快老城区、新城区、田园区“三区融合”发展。将加快南水北调运河两侧4200亩、田园小镇5000亩、郑登快速1800亩、贾鲁河两侧1200亩、绕城高速两侧5000亩的绿化,预计到2018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41.3%、36.5%、12.1平方米。
其中,田园小镇是二七区主动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是打造“品质二七、田园二七、温暖二七”、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复合型城区的重要抓手,按照“一年出形象、三年成规模、五年大变样” 的总目标,以培育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为重点,全面推进旅游小镇、足球小镇、禅意小镇和健康小镇的开发建设,力争到明年7月1日建成两个、国庆节前建成两个。
今年5月13日全区助残日活动上,二七区首次提出打造“温暖二七”,并在区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进一步确立了“品质二七、田园二七、温暖二七”的远景目标。在“郑州慈善日”开展了“温暖二七、让爱传递”慈善捐赠活动,善款2600万元,历年最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陈红民表示,接下来,全区将实施增收富民、科技利民、教育惠民、卫生健民、文化育民、服务益民、就业安民、保障亲民、宜居乐民、安全保民“十大惠民工程”,打造一个“充满阳光、充满活力、充满温情、充满爱心、充满正能量”的温暖二七。
创客工场“海阔天空”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作为郑州市的中心城区,二七区在全市的发展蓝图下,紧紧围绕“一枢纽一门户一基地四中心”的战略部署,以国际商都建设为统揽,以“三大一中”为路径,以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以“抢抓机遇、奠定基础、确立地位、走在前列”为指引,全面推进“13688”工程,加快“三区融合”,打造“三个二七”,努力实现“三个率先”,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复合型城区,为郑州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增光添彩。近日,2016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报告发布,二七区一举拿下三个百强区称号。其中,综合实力百强区、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连续三年入选;“创新创业”百强区是今年首次设立,二七区位列第50位,被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调研基地”。
总体来讲,“1”是明确一个目标,即围绕郑州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这一战略目标,着力把二七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复合型城区。 “3”是三个阶段性目标路径。第一个是“三区融合”,即加快老城区、新城区、田园区“三区融合”发展。第二个是“三个二七”,即打造“品质二七、田园二七、温暖二七”。第三个是“三个率先”,即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全域城镇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6”是六项推进保障机制,确保能抓住、抓得准、见实效。第一个“8”是立足当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成立八大专责领导小组,抓好制约全区发展的八大薄弱环节,补齐各项短板。第二个“8”,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产业发展,开放创新,生态环境建设,要素保障提升,民生事业发展,社会稳定和党的建设八大重点工作。通过增创优势、补齐短板、提升实力,彰显二七品质,展现二七风采,努力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争一流、创经验、走前头。
品质二七
建设创新活力之城
创新是一个城市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城市迸发出活力的重要因素。
擦亮城区发展文化名片
二七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拥有汉代民居邓公寨、明代周悼王陵、清代民居“天井院”、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等众多历史遗迹;阎氏陶瓷、郑商瓷等瓷器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二七纪念塔、郑州烈士陵园等留下了浓郁的红色文化;20世纪90年代轰动中国的郑州商战,在二七商圈打响。特别是德化街作为郑州市唯一一条“百年老街”,融合了历史文化、政治、商业多种元素,是浓缩城市精华、彰显城市形象的城市地标。下一步,二七区将以百年德化文化复兴工程为抓手,打造“一街一园一影一中心”(街:德化街形象提升;园:街心公园;影:百年德化电影;中心:地上地下空间利用开发),高标准做好主题公园、民俗文化中心、二七纪念塔等地上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打造《百年德化》电影摄制、德化商业论坛策划筹办、德化文化元素发掘包装等一大批文化项目,全力将“百年老街”打造成国际商都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美丽乡村田园生态区
注重品牌效应 打造品牌高地
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二七区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全民创业链、科技创新链、人才支撑链“三链融合”的创新创业体系。深化与郑州大学、713所等教科研单位合作,促进“U创港”等创新创业综合体孵化作用,吸引人才主动到二七创新创业,实现人才自由流动的“洼地效应”。把握“互联网+”基础上的产业变革趋势和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为特征的创新创业新模式,争取到2020年,全区企业市级以上研发中心覆盖率达到9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0家以上。
以国际化的思维和标准谋划推进发展,紧盯万科、恒大、碧桂园、绿地、绿城等品牌企业,开展招商引资,让更多有品质的企业、专业人士参与二七开发建设。持续引进优质名校资源,加快郑州国际学校、北师大附中、华中师大附中、郑州一中分校等名校落地建设,促进“多彩教育”品质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强力推进“5335招才引智计划”,面向海内外引进、培育一批国际领先、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顶尖人才。把二七打造成名校、名企和优秀人才云集的品质城区。
产业支撑启动发展新引擎
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基石,二七区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民生为先”,强化全区资源要素整合与配置,构建二七特色商业区及沿中原路、京广路、大学路产业带;加快恒大城市广场、永泰城文旅综合体、泰康医疗健康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建设,促进新城区产城融合。
二七新区立足城市次中心功能定位,打造南水北调运河经济带、国际商都区域总部基地、中部电子商务产业基地、郑州南部高端商贸商务中心,郑州市重要的物流枢纽和对外开放平台,形成辐射带动全市乃至全省的宜居宜业新城区;马寨产业集聚区以产业集聚、产城融合为核心,围绕“强招商、强投资、优结构、重提速、健机制”,打造郑州市乃至全省知名的现代食品制造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二七特色商业区聚焦国际商都核心示范区建设,围绕打造“千亿级”商圈的目标,重点发展以电子商贸、商务展示、设计展示、购物体验、时尚娱乐为主的高端商贸业,加快郑州中央商务区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成郑州的“城市会客厅”及“形象展示厅”、中原历史文化传承区、郑州国际商都的重要增长极和现代化高品质服务业形象展示区。
CSD等重大项目支撑二七新区组团发展
田园二七
打造美丽生态之城
30里樱桃沟、10万亩生态涵养林、近6000亩的尖岗水库水面,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了二七区发展生态之城得天独厚的优势。二七区坚持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加快老城区、新城区、田园区“三区融合”发展,实现“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自然和谐、三生一体”。
建设“风景如画、产业高端”的田园小镇
“一年出形象、三年成规模、五年大变样”是田园小镇总的推进目标。在建设上,借鉴浙江特色小镇、楚雄彝人古镇、万达西双版纳文旅项目等经验,在二七南部城区近60平方公里区域内,以培育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为重点,全面推进旅游小镇、足球小镇、禅意小镇和健康小镇的开发建设。立足区域现状、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资源,贯彻“复合”理念,实现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突出发展生态宜居、健康养老、旅游集聚、休闲度假、创意文化等产业,打造郑州现代田园城市的形象展示区、全市与国际交流的功能完善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二七区大力开展“水清河美”行动,进行金水河、贾鲁河、尖岗水库等“三河一库一渠”水源保护。推进南水北调运河两侧4200亩、田园小镇5000亩、郑登快速1800亩、贾鲁河两侧1200亩、绕城高速两侧5000亩的绿化,预计到2018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41.3%、36.5%、12.1平方米。同时统筹推进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20项重点工作,建设“林水相依、绿水环抱,长廊吐翠、乐居乐业”的森林城区。
建设“品质高、配套全、服务优”的居住社区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通过三年时间的发展,到2018年底,确保城镇化率超98%,建成区面积超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86万人,投资超1200亿元,实现“五化”的目标,让群众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新开工安置房750万平方米、回迁700万平方米,累计开工近2000万平方米、回迁1260万平方米,回迁率超85%。
“三购三转”六种货币化多元安置模式,是二七区探索出的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新区征迁安置建设新路子。“三购”即回购安置房、团购商品房、企业购买安置房。回购安置房是由政府回购安置房再分配,以合理价格回购群众富余的安置房,用于安置新搬迁的群众,实现“零过渡”;团购商品房是引导搬迁群众团购新区商品房,实现老城区与新城区融合发展。企业购买安置房是鼓励市场代建安置房,参与货币化安置,实现品质提升、形象塑造。同时,鼓励企业利用代建安置房与商品房价格差,实施货币补偿,降低开发强度、提升品质,政府配套奖补、安置转开发。
“三转”即安置房转产业用房、公租房转过渡安置房、安置用地转为产业用地。安置房转产业用房是由政府引导村集体与企业协调合作,对部分安置房在建项目,鼓励企业回购已回迁村庄富余的安置房;公租房转用安置房,是由政府在法规范围内,统筹公租房转用过渡安置房,实现群众快速有序平稳过渡。安置用地转为产业用地方面,是通过优化征迁补偿协议,引导群众用安置用地置产业股份等。截至目前,对全区2015年以来的征迁村,实现货币化安置18个项目30万平方米,补偿金额10.5亿元。
南水北调干渠两侧大项目建设成果
温暖二七
打造文明幸福之城
行大道,民为本。让全区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是二七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着力点、聚焦点、落脚点。全区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指引,聚焦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社会风气、提升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通过上上下下、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充满阳光、充满活力、充满温情、充满爱心、充满正能量”的温暖大爱之城、文明幸福之城,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共享。
传递温暖 让爱心在此汇聚
10月21日,二七区2016年“温暖二七·让爱传递”启动暨捐赠活动的现场,通过举牌捐赠及社会不同渠道捐款,共接收善款达2600万元,是历年来二七区在“郑州市慈善日”活动中捐款最多的一次。募集到的善款主要用于开展各类助学活动、完善安老工程建设、建立残疾人基金、救助贫困家庭等方面。
据介绍,2014年以来,二七区每年投入低保、医疗、教育等社会救助类资金3000余万元,打造了全国首个“中国爱心城区”。通过进一步完善慈善救助体系,在全区各乡(镇)、街道成立了18个慈善工作站,在社区设立了159个慈善联络站,在企业、商场聘任了120名慈善联络员。辖区慈善组织募集善款706万元,发放救助款620万元,使5200人得到救助。辖区的两个社会救助爱心超市,近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00万元,接受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物品20余万件,救助辖区困难群众2.7万人次。在20个社区建立的“银龄之家”养老项目,使2000余名社区老人直接受益。
爱心企业在捐助活动中现场举牌捐赠
提升公共服务 构建优质便民服务体系
为了确保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年来,二七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6所,新增学位近1.5万个。新建区域医疗联合体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标准化村卫生所21家,初步形成城区居民“15分钟社区医疗服务圈”。新建社区托老站14个、农村养老服务中心2个,初步形成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南溪路等18条城区道路、郭樱线等4条农村道路、停车场129处、停车泊位41378个,配合“畅通郑州”建设。区行政服务中心等3个区级、黄岗寺等18个居住区级配建项目建成使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高效、方便快捷”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雏形已具。
下一步,二七区将加快建设76条道路、6座变电站、4座自来水厂及加压泵站、2座污水泵站、3万个停车泊位,打造马寨新镇区海绵城市,建成鼎盛大道等6条道路约18公里综合管廊,构建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建16个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中心、12所中小学、1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建成“15分钟服务圈”,实现城市管理、综合治理、社会服务“三网融合”。完成48个已征迁村庄“四改”工作,实现村史、村志展览室全覆盖。统筹做好村民转化市民后的就业再就业培训、教育宣传等,新增就业人口6万人,让群众生活方式更健康,生活环境更优美,实现安居乐业。
弘扬文明风尚 践行核心价值观
二七区为进一步促进全区公共文明素养提升,持续开展“核心价值观文明我先行”“公共文明素养提升工程”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文明基本知识普及、科学素养提升、法制宣传教育和“六个文明”活动的深入开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园游园、商业街、沿街门店、建筑工地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创文标语宣传,全力打造了30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社区;开展“好人365”推荐、道德模范评选、“二七好人榜”等工作,承办 “大爱之城·郑州现象”感动中国先进事迹宣讲活动,全面展示全区道德模范的风采;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活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坚持以多彩教育为理念,不断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切实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开展市容保洁、治安巡逻、免费义诊等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雷锋超市每个乡办至少一处。
近年来,二七区连续两年涌现胡佩兰和陇海大院爱心集体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省入选的8个“中国最美家庭”有3个来自二七区,打造了谷殿明“学雷锋工作室”、江学铜“学雷锋服务班”等200多个先进典型,被誉为“全国道德高地”,树立了开放包容、崇德尚贤、文明和谐的区域对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