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腹地借力“一带一路” 走向开放前沿
以郑欧班列和航空港为支撑 架起丝绸之路陆空新通道
□新华社记者 孙志平 郭久辉
以郑欧班列和航空港为支撑 架起丝绸之路陆空新通道
编者按 近日,新华社以《河南“承天接地”融入“一带一路”》为题,介绍了河南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做法,本报今日予以播发。
连日来,河南承天接地融入“一带一路”的喜讯不断,以“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为重要使命的河南自贸区获批,总规模将达1000亿元的河南省首只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投资基金正式设立,中原腹地正借力“一带一路”走向开放前沿。
建设各类功能性口岸,打造对接“一带一路”的载体平台,是河南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特点。2014年以来,河南相继获批肉类、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汽车整车、粮食、澳大利亚供宰活牛、种子苗木等内陆指定口岸,成为我国内陆地区功能性口岸最多的省份。如今的郑州航空港,每周都有水果包机降落,来自新西兰的奇异果、南美洲的车厘子、东南亚的榴莲等从这里入境分拨到全国各大城市超市。来自澳洲的活牛,经过郑州的专用屠宰线,再分拨到全国各地,国人便可品尝到新鲜的顶级牛肉。原装德国汽车可以从郑州提货,等待时间大大缩短。这一切,得益于河南拥有齐全的进口口岸资质。
口岸是重要的开放平台。为提高口岸效率,今年初,河南电子口岸上线运行,形成集通关、物流、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大通关信息平台。海关与检验检疫部门“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通关”的协作机制成为全国的标杆,企业通关综合成本下降25%以上。此外,河南还建起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等多个获得国家批复的开放平台,不断探索内陆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路径。
以郑欧班列和郑州航空港为支撑,架起丝绸之路的陆空新通道,是河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突出亮点。9月3日18点30分,迎着满天晚霞,郑欧班列第405班准时发车,驶向德国汉堡。作为我国唯一实现每周去程三班、回程三班均衡对开的中欧国际班列,通过海铁、公铁、空铁多式联运,郑欧班列的货源遍布包括日韩在内的欧亚近30个国家和地区,货物集疏网络延伸最广。郑欧班列已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贸易物流通道。
郑州航空港则是“空中丝绸之路”上崛起的新星。作为我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港先行先试,探索“货运为先、国际为先”发展之路。与北上广等机场以客机腹仓运货不同,郑州以全货机为主,可以承运超大型设备和特殊运输需求的货物。
为提升国际货运能力,通过资本运营,2014年,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出资2.3亿美元收购欧洲排名第一的卢森堡货航35%的股份,成为卢货航股东。借助卢货航在全球的航线资源,郑州航空港迅速融入全球主要经济体货运航线枢纽网络。从2014年6月27日起,被命名为“郑州号”的波音747-8F全货机每天在郑州机场与卢森堡芬德尔机场间往返。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有效拉升了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地位。
目前,郑州开通全货运航线34条,其中国际航线29条,居全国第三、中西部第一。每周有近100班全货机在郑州起降。2011年以来,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年均增速高达40.6%,为全国之最。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16.69%,仍居全国千万级大机场之首。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布局规划,河南承天接地,一方面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一方面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经贸合作亮点纷呈。本土企业走出去开展直接投资、跨国并购、工程承包等活动日益频繁,如: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栾川钼业收购力拓集团澳洲铜金矿,到全球配置资源;宇通、许继、金龙钢管等企业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河南经研银海种业有限公司在塔吉克斯坦设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展棉花、玉米、小麦种子研发、高产示范和推广,引入的早熟玉米品种及地膜种植技术改写当地一年一熟的种植历史,实现一年两熟。该公司董事长李超被塔吉克斯坦国家领导人赞誉为“中塔民间大使”。
据新华社郑州9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