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物流网络体系初步形成——郑州加快内贸流通创新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2015年7月,国务院同意在上海、郑州、广州等9个城市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通过探索,在流通创新发展促进机制、市场规制体系、基础设施发展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打好基础。
获批至今,郑州试点在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哪些有效尝试,又取得了哪些成绩?今日起,本报推出“郑州加快内贸流通创新发展”系列报道,从物流网络体系建设、互联网+内外贸、商流+物流等方面,记录我市国内贸易流通创新发展亮点和成效。
陆路交通发达,航空运输快速成长,物流资源丰富……郑州在全国经济布局和物流业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突出优势。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我市以现代综合物流体系为主的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成绩显著。截至目前,“联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服务都市区”的国际、区域、城市三大物流网络体系已成功建立,国际物流、区域分拨、同城配送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开创了郑州经济发展新局面。
物流枢纽展现“国际范”
沿着“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发展目标,郑州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
上亿部智能手机,通过郑州机场快速运往全球,国内近7成进口水果通过郑州机场分拨全国,郑州航空枢纽的成长速度和影响力已达到国际水平。据了解,依托航空港、空港综保区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我市不断开辟、增加国际货运航线航班,扩大航空运力,大力推广卡车航班运输形式,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基地。据统计,郑州机场已开通国际地区全货运航线30条,位居中国内陆地区第一位,形成了覆盖中国内陆主要城市与欧、美、亚和大洋洲的航线网络。
与航空物流枢纽比肩齐飞的是国际铁路货运枢纽。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物流逐步由海港主导,向“海陆空”共同承担的格局变化。具有区位、交通和市场优势的郑州,迎来了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历史机遇。依托国际陆港、经开综保区和国际陆港物流中心,增设特种商品口岸,拓展口岸功能,我市积极构建陆路物流枢纽网络,打通了郑州口岸与全球经济要素交换的通道走廊。目前,郑欧国际货运班列每周去3班回3班常态化开行,运行时间12天左右,比海运快25天左右,重货比空运节约资金80%左右。郑州实现了海港、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四港联动,加速实现通过便利化,国际物流成本不断降低,郑州成为国际商品集散地的趋势越发明显。
区域物流进入“联盟”模式
郑州作为国内商贸流通业较发达的城市,不断深化流通领域改革创新,推动优势流通企业发展,积极培育规模化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开展跨区域网络化经营,成为我市建设以集散型物流为骨干的区域性集疏运枢纽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推动物流企业之间合作与联盟,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促进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共赢发展。由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7省重点物流企业参与组建的 “中中物流联盟”现拥有车辆8000台,年货物吞吐量1200万吨,固定会员数20多万家。目前,联盟可实现以郑州为中心,以7省省会为中转配送节点,服务半径1000公里、36小时直达所辖县城的物流配送服务。
通过企业间的业务融合与集成,联盟企业初步实现了车辆空驶率降低、仓储利用率提高、货物周转加快和物流成本降低的目标。河南长通运输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不少物流企业加入联盟后,每月车辆运行成本由16万元降到了8万元。物流联盟通过推行甩挂运输,各联盟企业合作区域空驶率下降24%,运营成本降低20%,效益提升30%。
河南工业大学物流系主任王焰表示,交通、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着我国区域商业格局,也加快了城市间商业的跨区域协作和互动发展。商贸流通与跨区域合作是不可分的关系,郑州以联盟形式加速了区域物流的发展。联盟网络作为桥梁和纽带,促进了区域资源共享和相互市场开放,也有利于中原经济区内部、中原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
“四统一”破解城市配送困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饱和问题的加剧,对城市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而构建及时、准确、高效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实乃当务之急。
以打造“城市共同配送联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两个核心系统为支撑,强力推动物流资源有机整合和共同利用,我市对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问题开展了积极探索。在主城区探索构建了“城外配送集聚区、城内配送中心、社区配送终端网点”物流配送网络体系,推动集聚区布局集中与服务综合,配送中心布局均衡与分工专业,社区终端便捷高效与服务到家,形成点面结合、干支衔接、内捷外畅的城市配送服务网络。
目前,我市可利用仓储面积达到126万平方米,市区配送中心45个,区域配送终端224个,市内配送车辆1502辆。统一仓储、统一下单、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的“四统一”城市配送体系,很好地解决了我市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高、中转难、货车停靠难等问题。依托共同配送联盟和第三方服务平台,我市构建了以公共信息服务网站、手机APP、智能车载终端为载体的“一机三屏”互动交互模式和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打造了公共物流服务云平台,盘活联盟成员的存量配送资源,提高配送资源利用率,从而促使城市配送高效化发展。(记者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