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欧班列是怎样打破“有去无回”困局的?
新华社记者 郭久辉
编者按:昨日,新华社在《来自一线的调查报告》栏目,以《郑欧班列是怎样打破“有去无回”困局的?》为题,对郑欧班列积极开展“门到门”服务,探索国际物流供给侧改革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报道,本报今日予以转发。
8月23日,郑州东站国际陆港的海关监管区内一片繁忙,两台龙门吊紧张作业,十几部运输车往返穿梭。前一天抵达的第125班从汉堡返回的班列刚卸完车,马上就为今天要发车的总第396班列装车。
从今年7月起,郑欧班列每周去三班回三班,成为“中欧班列”中唯一实现往返平衡、高密度稳定开行的班列。在其他班列货源不充足,尤其返程货源短缺的情况下,郑欧班列是怎样打破“有去无回”困局,做到往返平衡?
“门到门”服务
探索国际物流供给侧改革
客户将货物交给郑州国际陆港公司,即可得到全程业务总承包的“门到门”服务。郑欧班列首创“一票式”物流供应链模式,是其获得国内外充足货源的“秘籍”。
2013年7月18日首度开行的郑州至德国汉堡的郑欧班列,在3年间从最初的每月一班到每周一班,从一年后第一班回程到如今每周三去三回往返平衡,每一进步,都与其国际物流供给侧改革的探索紧密相连。
“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是赢得客户的根本。”郑州国际陆港公司总经理赵文明说,几十年来,中欧贸易95%以上走海运,中欧班列虽然时效比海运快1个多月,但运费比海运贵约两倍,如何把货源从海运拉上铁路?与众多中欧班列竞相靠财政补贴、降低运费不同,郑欧班列从一开始就在打造适应客户需求的物流模式上下功夫。
其首创的“一票式”模式包括上门收货、拼箱、短导、报关报检,到站后的吊装、清关、分拨、配送到指定地点。安全、快捷的全流程、总承包,吸引了1680多家境内外客户搭乘郑欧班列,承运货类包括电子产品、纺织服装、家具、汽车及配件、食品等1000多种。
而且服务越来越精细,如保温箱、冷藏箱、开顶箱、挂衣箱和各种特色的拼箱服务,已占到每趟班列的一半以上,运营附加值不断提升。深圳一服装企业负责人说:“我们舍近求远选择郑欧班列,因为其能提供别人没有的服务。”
据财政部提供的数据,在中欧班列中,郑欧班列的政府财政补贴额最低,总体市场化程度最高。
记者探访郑州陆港公司发现,这支近700人的专业团队,拥有英、俄、德、韩等多语种各专业人才,其订舱信息系统、箱管信息系统、公路物流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多式联运信息系统都是自主开发的。
合作伙伴遍及“一带一路”沿途各地
最初,郑欧班列也仅有出境班列,境外业务委托中介机构,安全性和时效性不能把控。为改变局面,郑州国际陆港公司在德国成立子公司,迅速织起一张遍布欧亚22个国家112个城市的货物集疏网络。
“合作是迅速打开市场的关键。”郑州国际陆港公司总经理助理康岩介绍,郑欧班列与沿途波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国家铁路公司合作,在班列车辆调度、口岸中转交接、沿途上下货及物流分拨、成本控制等方面密切合作,提高物流效率;与德国德迅、辛克、DHL、美国UPS、俄罗斯TEL、波兰欧展、台湾冠捷等数百家世界著名物流公司合作,实现货源、箱源、车源等信息资源互享。
在郑州国际陆港公司,记者遇到来访的合作伙伴A.R.T.国际物流公司德国分公司经理丹尼尔,他说:“正谋求与郑州陆港公司扩大合作,希望分担部分电子报关及货物在欧洲的公路分拨业务,共同分享‘一带一路’发展成果。”
据了解,与郑欧班列合作的国内外各类企业达到800多家。与大量货代公司合作,为郑欧班列带来了充足的货源,如今每周往返各三班,班班满载爆仓。
多式联运用足枢纽优势
2016年6月,郑州国际陆港公司申报的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铁海公”多式联运项目,获批国家首批多式联运示范项目,配合郑州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郑州国际物流中心的集聚中转功能进一步强化。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枢纽城市。赵文明说:“利用交通枢纽优势搞多式联运,使物流距离最近、速度最快、成本最低。”
郑州国际陆港公司充分发挥公铁、海铁、空铁等多式联运优势,在全国各地设立52个办事处,形成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等全国四分之三省份的货物集疏网络,并通过空铁、海铁联运,辐射日、韩、台、港等国家和地区。目前,郑欧班列运出的货物,河南省内货源占20%,省外货源占70%,日、韩等国外货源占10%。
随着郑欧班列的常态化高频开行,郑州作为欧亚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已成为亚欧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新华社郑州8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