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区加强非公党建增强发展活力
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杨春晓 蔚光勋 文/图
创新思路,建强阵地,扩大覆盖面,提升凝聚力。中原区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手抓组建,一手抓规范,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大提升,为该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抓组建 全覆盖
中原区坚持把组建党组织作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不断拓展党的工作覆盖。
中原区委组织部针对辖区非公企业数量增多,有些企业已具备规模,亟待加强企业流动党员管理的情况,开展党员集中排查。排查中,对所有非公经济组织的经营运行情况、职工队伍情况、党员队伍情况、出资人情况、未建党组织原因等,逐一调查登记,建立台账,确保调查摸底不留死角。
按照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要求,结合辖区各街道实际,编制详细的非公党建工作计划安排表,对各个阶段的工作细化分解,制定任务清单,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时限、责任主体。同时,加大督导力度,利用组织工作例会、组织工作月报等,定期动态反馈各街道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情况,对进度相对落后的街道进行书面通报、约谈党组织负责人,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确保提前完成全年新建非公企业党组织40家。对符合单独建党组织的企业,督促其按程序建设;对愿意单独建而暂不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暂时转移党建工作指导员组织关系、查找“口袋党员”等方式,创造条件单独组建;对单独组建困难大的企业,按照行业相同、地域相邻的原则,实行联合建、挂靠建方式,及时为企业党员建立起家。
抓队伍 强建设
中原区还把非公党建队伍建设作为党建提升的重点来抓,抓队伍抢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工作力量。
该区把非公企业党员、党建指导员、党组织书记“三支队伍”建设作为加强非公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严格发展党员,针对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成分复杂、入党动机多样、思想意识活跃等特点,把政治标准放在党员发展的首要位置,严把政治思想关、业务能力关、发展程序关,坚持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思想觉悟高、作风品质优的企业骨干和关键岗位一线工人,对没有经过一年以上考察的、没有经过党委培训的、没有经过政审的,一律不予发展。
选优配强党建指导员。立足对口选派,按照企业需求情况,通过企业申请、单位推荐、组织审批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派街道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熟悉党建和经济工作的同志担任党建指导员。同时,坚持重点推优,着重在从事党务工作的时间比较长、业务素质好,尤其是近年来获得各级表彰的“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的同志中择优推荐为党建指导员。今年,中原区已选派155 名党建指导员进驻薄弱党组织开展业务指导,进一步推动非公经济和党建双发展、两提升。
同时,依托中原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校举办非公企业党建培训班,重点围绕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破解非公企业党组织难题、促进党建和企业文化融合等内容进行培训。在内容设置和课程设计上均作了精心安排,既安排有党的理论学习、思想教育,还专门安排了与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最为密切相关的政策讲解、党建实务。目前,已组织全区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培训12期,巡回观摩、现场交流活动2次,培训780人次,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68场次,切实提升全区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谋划推进党建工作能力。
抓机制 促规范
中原区还不断健全完善机制,加快推进非公有制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
针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党组织自身建设薄弱、管理方式粗放、考核评价不易等方面的问题,中原区不断建立完善制度机制,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促发展。充分考虑非公企业实际,合理调整设置党组织,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党员民主评议、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关系转接、党费收缴管理、党员发展等基本工作制度,做到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工作活动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以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抽查、年末有考核评比。
注重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本身的经济优势,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原则,引导企业负责人重视和支持党建工作。加大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投入,严格落实非公企业党费全额返还制度,切实解决非公企业党组织教育培训经费、活动场地不足等问题,为企业党员、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增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探索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常态化学习、交流、活动的平台,将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纳入全区党员干部培训计划,进一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探索建立帮扶机制,依托中原新区产业集聚区优势,积极筹备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孵化中心,为区域内“非公”企业提供针对性、规范化党建服务,支持“非公”企业开展标准化党建阵地建设。
据了解,中原区现有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213个,吸纳管理党员1614人。通过制度机制创新,促进辖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现从“高组建率”向“规范化运行”转变、从“扩大覆盖”向“增强实效”转变,提升中原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