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河:黃河大合唱“正青春”
開封西湖,為引黃河水而形成
出陝西潼關,一路奔騰的黃河徑直東折入豫,完成了從高山到平原、從中遊到下遊的漸變,向著渤海駛去。滿眼的河水,鋪天蓋地、望不到邊際。
黃河浩蕩,龍騰中原。
鄭州黃河文化公園內的親水沙灘
古往今來,逶迤的黃河把她最精華的內容留給河南。作為黃河的地理樞紐,河南也是黃河文化的集大成之地。臨黃河而知中國,臨河洛而知華夏。
“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看黃河就是看中國,幸福長流母親河”……央視春晚鄭州分會場,大氣磅礴、奔騰壯闊的“黃河”盛景令人感慨萬千。這一刻,無論大江南北,中華兒女心裏湧動的是一脈相傳的感動。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確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
今年全國兩會,“黃河保護”成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熱詞,報告提出,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
以黃河命名的重大國家戰略誕生及推進,河南掀開了新篇章。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中原文化核心區域,鄭汴洛“三點一線”城市,也迎來了文旅高質量發展“黃河時代”,一場別開生面、深度融合的大劇正悄悄上演。
蘭考黃河東壩頭,已經成了遊客拍照打卡網紅地
5月8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徐立毅主持召開鄭州市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強調讓“三座城、三百裏、三千年”的曆史文化景觀串珠成線,打造世界級的黃河文化旅遊帶。
黃河,中原大地的文脈之河、生態之河、幸福之河。
鄭、汴、洛,黃河岸邊三座古都,距離三百裏,從夏至宋占據國家政治經濟中心三千年,繪就了光輝燦爛的黃河畫卷。而作為黃河流域兩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和經濟總量唯一過萬億元的城市,鄭州打造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城市的戰略定位,清晰明確,熠熠生輝。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鄭、汴、洛的根脈在黃河,發展文旅的最大優勢也在黃河文化。今天的黃河,生機勃勃,在為三座城輸送新鮮乳汁、奉獻文化的同時,也與三座城融合更緊、關系更密、活力更足。
六月,盛夏時節,我們來往於鄭汴洛的黃河兩岸,一樁樁遺跡,一個個故事,一件件藍圖,起伏跌宕,蕩氣回腸。
鄭州報業集團推出的《鄭汴洛:文旅融合的“黃河交響”》系列報道今日刊發下篇《幸福河:黃河大合唱“正青春”》。
黃河,一個民族的光榮與夢想。“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黃河文化孕育的中華文明綿延至今。
這是一條灌溉曆史的文脈河,一條潤澤當下的生態河,更是一條滋養未來的幸福河。
2019年9月17日,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習近平總書記憑欄遠眺:碩大的臨河廣場,天高水闊,鬱鬱蔥蔥。在次日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囑托,“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為新時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主動融入和服務這一重大國家戰略,既是鄭、汴、洛義不容辭的曆史使命,也是三座黃河岸邊重要古都千載難逢的機遇,三市都已擘畫了嶄新的藍圖:
鄭州啟動了沿黃生態保護示范區規劃,確立了“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之魂”主地標地位;
開封突出宋都古城保護展示,打造黃河文化核心展示區;
洛陽謀劃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加快讓黃河文化走出去。
正青春,夢飛翔。以文旅引領、融合發展為特色,著眼長遠、立足當前、幹在當下,把黃河打造成一條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正青春”。鄭汴洛,這片植根於中原的多情的土地將更加流光溢彩。
鄭報全媒體記者 石闖 翟寶寬/文 周甬/圖
規劃先行 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
“早就聽說雙龍巷了,來這裏逛逛,名不虛傳,非常棒!”一場雨後,空氣涼爽了許多,在開封雙龍巷裏,一名上海遊客感慨道。他的身後是一條極具傳奇色彩的老街,古色古香,青磚石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雙龍巷是省政府公布的首批省級曆史文化街區之一,是開封“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巷”。街區以主題客棧、名人故居、非遺展示、文創手工、時尚網紅產品、特色餐飲等為主要業態,是古都開封曆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發展的創新和示范。1月18日,複建開街後成為網紅打卡地。
其實,雙龍巷只是開封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所確定的重點項目的一個縮影。高起點規劃,大手筆推進,一張藍圖幹到底,已經成為三市發展的共同理念。
在緊緊圍繞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及戰略定位上,鄭、汴、洛三市既有相通之處,又各有千秋。
以黃河曆史、人文、自然、生態資源為依托,深挖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深化鄭汴洛文化旅遊線協同互動,深化黃河文化研究與國際交流合作,講好“黃河故事”,打造黃河文化旅遊精品帶,是三座城共同的擔當和使命。
鄭州立足地區曆史文化資源在黃河文化、中華文明中的突出價值和地位,以“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之魂”為主題,統籌黃河治理、生態保護、扶貧攻堅和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建設,加快建設具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鮮明特征的國家中心城市。目前,已啟動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規劃。
開封的戰略定位也非常明確:打造開封黃河文化核心展示區;打造開封水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打造開封黃河流域大都市區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開封鄭州大都市區文化交往中心;建設新時代傳承弘揚焦裕祿精神展示區。
洛陽則是堅持生態保護為先、確保安瀾為底、統籌治理為要、傳承文化為魂、高質量發展為本,把黃河建成水清岸綠景美惠民的生態河幸福河、傳承曆史的文脈河,著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洛陽孟津黃河小浪底水庫日落
高位推進 融入“黃河華夏文明旅遊帶”
“八大古都,有五個分布在黃河流域,鄭州、開封、洛陽占了仨,應用文旅融合的方法,在世界范圍內打造一條非常少見的‘黃河古都旅遊帶’。”今年5月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洛陽師范學院院長梁留科的話擲地有聲。
他認為,在宜融則融、能融則融的條件下,做好河南省文化旅遊強省的頂層設計。把5G、物聯網、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納入到文旅的發展過程中,從而形成由科技支撐的、創新驅動的文化旅遊發展的高質量帶。
今年的河南兩會上,開封代表團向大會遞交了《關於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鄭汴洛黃河文化旅遊帶的議案》,高屋建瓴,備受矚目。
那么,怎樣才能達成這一目標呢?代表們很務實地支了幾招:
堅持高位推進,從省級層面圍繞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鄭汴洛黃河文化旅遊帶開展相關制度法規的立法,成立打造鄭汴洛黃河文化旅遊帶領導小組,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設立省級黃河發展基金,優先布局國家、省重大項目。
做好鄭汴洛黃河文化旅遊帶概念性規劃編制工作,爭取納入國家大盤子。發揮鄭汴洛集聚效應,繼續叫響“黃河之旅——中華民族之魂”品牌,統一黃河文化IP設計,將鄭汴洛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成新時代展示中華文明、增強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和促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要文化帶,全面對接融入國家“黃河華夏文明旅遊帶”。
面向國際,從省級層面強化鄭汴洛三市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完善國際化配套。構建“快進慢遊”便捷交通體系。在加快推進鄭州南站至登封至洛陽城際鐵路建設的基礎上,盡快開工鄭州南站至開封至蘭考城際鐵路,啟動鄭汴洛城市快線建設,與鄭徐、鄭西高鐵形成環形快速鐵路通道。開發低空遊覽、直升機觀光等沿黃觀光項目,打造鄭汴洛三市空中全域旅遊走廊。
如今,這些真知灼見的建議和構想,正在逐漸地“落地生根”,變為現實。
鄭州
搶抓機遇,建設黃河文化主地標城市
黃河文化,生生不息。
沿著黃河東流方向,盤點被黃河串珠成鏈的大都市,蘭州、銀川、西安、鄭州、濟南等,都在緊緊抓住國家戰略的機遇,展示著快速發展的雄心。
作為黃河流域兩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和經濟總量過萬億元的城市,鄭州在黃河流域及河南的地位、分量,不言自明。
鄭州緊緊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初步謀劃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的任務書和路線圖,啟動了核心示范區規劃工作,並初步明確了核心示范區三大功能定位。
以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推進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為目標,加快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構建邙嶺的森林生態、低灘的濕地生態、中高灘的休閑生態三大系統,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防洪安全提供示范。
明確了“東強、南動、西美、北靜、中優、外聯”的城市功能布局,完善了“兩翼驅動、四區支撐、多點布局”科技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格局,加快構建國際交通樞紐門戶、對外開放體系高地、參與國際合作高地“一門戶兩高地”的開放體系,高質量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統籌推進黃河國家博物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等文化工程建設,推動黃河文化帶、環嵩山文化帶和鄭州中心城區商代王城遺址等文化板塊緊密結合起來,講好鄭州、開封、洛陽“三座城、三百裏、三千年”文化發展故事,打造形成世界級的黃河文化旅遊帶。在此基礎上,積極籌備世界大河文明論壇等重大活動,用國際話語體系闡述黃河文化人類價值,確立鄭州“華夏之根、黃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的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城市地位,不斷提升黃河文化的全球吸引力、輻射力和感召力。
開封
傳承創新,讓黃河文化“活”起來
沿黃地區是河南省的經濟中心,做好大規劃、建好大平台、幹好大項目尤為重要。
“可以說,開封曾因水而興,與黃河淵源最深厚。開封也是伴水而生,黃河的故事最動人。”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工作人員介紹,開封段黃河主要有幾大特點:距離黃河最近,黃河險工最緊要,地下保存的遺存最多最完整。
開封堅持“先動手、後伸手”,充分發揮黃河曆史文化資源優勢,結合好傳承與創新,統籌好加強保護與活化利用,鑄造開封更加出彩的城市之魂。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
開封市政府重點項目辦主任陳新表示,2020全市已啟動引領性項目建設,高質量實施好“一帶、一館、一城、一中心、一講述地”等。
“一帶”也即沿黃生態廊道示范帶,是以生態為基、文化為魂,集綠色生態、文化展示、休閑娛樂、科普研究於一體的複合型生態廊道。
“一館”,黃河懸河“城摞城”展示館,主要為北宋皇宮遺址展示館、黃河懸河文化展示館等。
“一城”,宋都古城。開封加快實施宋都古城保護與修繕工程,傳承弘揚上承漢唐、下啟明清的宋文化,實施明清城牆貫通、千年中軸線展示、街坊複興等工程,以古城牆文化帶、千年中軸線文化帶、大運河及水系文化帶等“三條文化帶”修複展示為抓手,打造黃河岸邊的世界文化名都。
“一中心”,即黃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依托千年鐵塔、百年河大和明清古城牆,打造黃河國際文化論壇永久會址,建設國際化黃河文化研究傳承基地。
“一講述地”,即是東壩頭中國共產黨治黃故事講述地。
“這些都是開封的黃河文化旅遊標志性工程,其中國家懸河文化展示區、建設全國治黃文化和紅色基因傳承基地、籌建國家黃河文明國際高層論壇、成立黃河文化研究院等已經上報國家,有助於面向世界講好黃河與開封故事,推動開封高質量發展和全面複興。”陳新說,其最終的目的是形成處處是景、步步留人、項項有故事、鏈鏈相融合的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洛陽
文旅融合,打造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誕生了中華民族的根文化——河洛文化。作為黃河文化孕育的千年古都,洛陽按照“生態保護為先、確保安瀾為底、統籌治理為要、文化傳承為魂、高質量發展為本”的思路,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打造特色精品上聚力加力,正在講述新時代的“黃河故事”。
隋唐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展示項目。洛陽是隋唐大運河的中心,大運河給洛陽留下了豐富的河道、水工設施、漕運官倉、漕運線路遺存和城市遺址。按照國家、省關於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規劃,謀劃了一批大運河遺產保護展示項目: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回洛倉遺址一期保護展示提升項目、含嘉倉遺址本體保護項目、洛陽市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監測中心管理平台。
6月1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洛陽市政府共同組建“早期中國研究中心”揭牌成立。黃河文化重大考古項目在洛陽啟動,偃師二裏頭遺址入選其中。繼續圍繞華夏文明探源以及夏商周研究展示,蘇羊遺址、陸渾戎遺址、欒川舊石器遺址、偃師商城、東周王城等重要遺址區的考古調查有序進行。
洛陽市持續推進大遺址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謀劃實施了近40項重點示范項目:
偃師商城保護展示工程順利開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獲准立項;
漢魏洛陽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初具規模,宮城格局逐步顯現;
隋唐洛陽城天堂明堂和定鼎門遺址公園全面建成開放,九洲池一期、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兩坊一街”(寧人坊、明教坊和天街南段)主體完工,天街北延、應天門片區向南打通、正平坊保護利用、玄武門遺址保護展示、南城牆遺址保護展示等項目加快推進。
通過多年的探索與發展,一大批沉睡千年的文化遺產正從地下“走”到地上,與城市發展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曆史從未遠去,活在當下,也塑造未來。
黃河在這裏流淌千年,文化從這裏走向世界。洛陽,從“中華文明原點”一路走來,擦亮“文化名片”,用文化傳承講好“黃河故事”,把“河洛文化”更好地熔鑄於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的“洛陽好聲音”。
大河奔騰,一路向前。
“三座城、三百裏、三千年。”對於鄭、汴、洛三市來說,讓曆史文化景觀串珠成鏈,打造世界級的文化旅遊帶,讓黃河成為永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既是光輝的畫卷,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