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籍巴松藝術家創新推動巴松哨片革命

鄭州發布郑州之窗2020-08-04 08:37:59

每一名世界級的巴松演奏家,都要掌握哨片的制作工藝。每一個巴松的哨片都是一件精美的手工品,計量單位是千分之一毫米。就是這千分之一毫米的誤差,要用手工制作完成。

鄭州籍巴松藝術家楊明遠,曾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的Sprague音樂廳舉辦了專場音樂會,其中他演奏了尼科羅·帕格尼尼的小提琴《隨想曲》第24首。這首小提琴的曲目要求巴松演奏出一些不可能演奏出來的超高音。但是憑借著哨片制作和獨奏能力的優勢,楊明遠的獨奏音樂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沒有一個完美的哨片,不可能吹出完美的高音。”他如是說。 鄭報全媒體記者 蘇瑜

曾幾何時,巴松還是相當冷門的樂器。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演奏巴松考上了全國各大重點院校,巴松的知名度越來越高。

作為一種木管樂器,巴松完全依靠嘴部氣流吹動哨片振動帶動管體發音。哨片質量好壞直接影響演奏狀態和水平。

2020年2月,鄭州籍巴松藝術家楊明遠在迪比克交響樂團演出了謝爾蓋·普羅科甫耶夫著名的芭蕾舞劇《彼得與狼》。其中大段基於最低音的巴松主旋律堪稱完美呈現。連續三場演出,楊明遠使用的是他創新用膠槍加酒精燈燒灼密封的哨片。

“最低音在巴松上面是要把所有按鍵封死的,如果哨片漏氣或者震動不好,那就麻煩了,因為這個時候,音樂只有巴松,台上的芭蕾舞演員完全靠它。”

楊明遠,美國愛荷華州迪比克交響樂團的首席巴松,曾在世界級巴松獨奏比賽中獲得第一名,這是我國巴松演奏家獲得的最高國際大賽個人獎項。其音樂生涯中曾舉辦過多場獨奏及重奏音樂會,曾在2013年的國際雙簧協會研討會中演奏安東尼奧·維瓦爾第的《e小調巴松協奏曲》,在樂團中演奏的音樂會更是不計其數。

每一名世界級的巴松演奏家,都要掌握哨片的制作工藝。每一個巴松的哨片都是一件精美的手工品,計量單位是千分之一毫米。就是這千分之一毫米的誤差,要用手工制作完成。哨片的原材料是蘆葦,每一根蘆葦的直徑和密度都不一樣,這就導致了哨片無法用模子完全做出來。模具只能制作一個大概,然後修調才是最重要的階段。制作哨片必須使用很多基礎的工具進行調整和密封,比方說刀,砂紙,密封工具等。大多數工具的使用都可以追溯上百年的曆史,這些工具一代代傳承,直到今天也沒能有大的革新。大多數的美國巴松演奏者在初學時或是上大學時就有了傳統的哨片制作學習,學習的方法更是千篇一律,幾百年來沒有什么變化。

“我國制作哨片不像美國那樣普遍,但這也成為我有所突破的因素之一。” 楊明遠對巴松的哨片制作有著獨到的見解。“在國內沒有條件學習標准的制作方法,於是我實驗了很多土辦法、野路子。”

單刃刀,這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具,在幾百年來的巴松哨片制作傳統中絕對排得上第一的地位。然而楊明遠並不認為這是當下修調哨片的最佳選擇。他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哨片刀”——這是一個金屬長方體,四周都是直角。與其說是刀,不如說是一個“鐵疙瘩”。

“材料學極其發達的今天,仍然使用幾百年前就有的鋼來做刀實在是讓人想不通,合金材料比傳統的鋼刀硬度更硬,九十度的‘刀刃’對人構不成任何傷害,然而在哨片上卻遊刃有餘。長方體重量相對更重,在削蘆葦片的時候有更好的摩擦力,發力更均勻。”

“很多東西都是要靠實踐試出來的,傳統的方法在當下並不一定是最好的。” 楊明遠說,幾百年來巴松演奏者們一直使用砂紙打磨哨片,似乎沒人注意到高精度鑽頭的出現。傳統的打磨方法是指尖頂住砂紙的平面,然後用磨砂面打磨蘆葦片。“這種打磨非常不精確,因為手指就那么大,不可能再小,而鑽頭完全沒有這個問題。精確打磨的哨片才能有更准確的發音,高音區更是如此。”

2018年楊明遠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的Sprague音樂廳舉辦了專場音樂會,其中他演奏了尼科羅·帕格尼尼的小提琴《隨想曲》第24首。這首小提琴的曲目要求巴松演奏出一些不可能演奏出來的超高音。但是憑借著哨片制作和獨奏能力的優勢,楊明遠的獨奏音樂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沒有一個完美的哨片,不可能吹出完美的高音。”

哨片的密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傳統的巴松哨片使用液體膠水加棉線密封,不僅耗時而且有毒。“我不喜歡一層一層的纏棉線,看一集連續劇的時間只能纏幾個哨片,而且棉線沒有伸縮性,完全阻擋了哨片的震動。再加上一層厚厚的膠水,就更完了。”楊明遠找到的解決方法是,用膠槍或熱縮管代替傳統棉線再用酒精燈低溫燒灼,配上哨片後部使用鑽頭精確打磨使困難的低音區因此變得極其輕松。

 

傳統的力量非常強大,目前包括中國、美國在內的主流國家在巴松哨片制作上主要是依靠老師手把手教學的傳承,這種背景下,改革創新尤為不易。然而楊明遠無所畏懼,經過多年的實踐經驗,成為巴松哨片革命的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