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這十年“成績單”出爐

鄭州發布郑州之窗2022-10-10 21:40:48
10月10日,中共河南省委舉行“河南這十年”主題係列新聞發布會鄭州專場,重點解讀黨的十八大以來,鄭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以及在現代化城市建設新征程上接續奮鬥的生動實踐,並回答記者提問。
生產總值基本保持每年跨越一個千億元
記者從發布會獲悉,這十年,鄭州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
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5460.9億元躍升至2021年的12691億元,增長1.3倍、年均增長7.6%,基本保持每年跨越一個千億元台階態勢,今年上半年逆勢躍升至全國第14位。
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6年突破千億元,2021年達到1223.6億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21年達到1624.4億元,是2012年的2.3倍,經濟社會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
城市吸引力持續提升,常住總人口數從2012年的948萬增加到2021年的1274.2萬,10年淨流入300多萬人口,“城市年輕力指數”全國第五,上榜“全國十大最多人口淨流入城市”。
城市能級全麵提升,邁入了由區域性中心城市到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新賽道,全省經濟首位度由2012年的18.9%提升至2021年的21.6%,鄭州正加快成為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
建成區麵積已達1342.11平方公裏
據統計,鄭州全市新型城鎮化率由2012年的66.2%提高到2021年的79.1%,全市建成區麵積達到1342.11平方公裏。
大力推進“軌道上的都市”建設,自2013年鄭州地鐵一號線開通運營以來,全市目前已開通運營8條線路、232.4公裏、166座車站,同步在建7條線路、185.6公裏、110座車站,進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繁榮了城市經濟,切實提升了群眾出行的便利度和幸福感。
近三年科技創新增幅居9個國家中心城市第一位
這十年來,鄭州市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技術合同成交額、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等科技創新的核心指標,分別增長13.3倍、0.69倍、14.6倍、4.7倍,尤其是近三年,年均增長幅度均居9個國家中心城市第一位,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提供了強力的科技支撐。
5000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加速形成
這十年,鄭州堅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經濟發展蓄積新勢能。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比由2012年的2.4:51.1:46.5優化為2021年的1.4:39.7:58.9,2021年工業增加值是2012年的1.6倍,工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26.8%,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10%提高到2021年的32.7%。
產業集群化鏈條式發展態勢強勁,成功引進超聚變、海康威視、新華三、浪潮等行業領軍企業,一體推進“芯、屏、網、端、器、用”聯動發展,正在著力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相繼落地上汽、比亞迪等龍頭鏈主企業,構建了新能源汽車製造、研發、檢測、後市場服務等產業鏈體係,5000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加速形成;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智能裝備、智能傳感器、網絡安全、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節能環保、5G、超硬材料(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延鏈補鏈強鏈,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正在聚鏈成圈。
鄭州製造加速走向世界,成為全球蘋果手機最大生產基地,宇通大中型客車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10%,速凍食品占據全國60%以上市場,鄭煤機成長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智能化成套化煤礦綜采技術和裝備供應商,中鐵裝備盾構產銷量穩居世界第一,越來越多產業產品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進入中高端、成為關鍵環。
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5G網絡規模居全國第一方陣,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總帶寬居全國第5位,獲批建設國家區塊鏈發展先導區,建成以上汽集團雲計算數據中心為代表的一流算力設施,打造智能物流、智能製造等20個深度應用場景、131個智能工廠(車間),推動上雲企業5.6萬家,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速協同。
規劃提升鄭東新區全域260平方公裏
這十年,鄭州將創新擺在發展邏輯起點、創新發展增添新動能。
創新平台加快建設,中原龍子湖智慧島、國家技術交易市場(鄭州中心)等一大批科研功能平台掛牌運營,中科院過程所、哈工大等14家大院名所在鄭設立新型研發機構,累計建設新型研發機構58家,嵩山實驗室、黃河實驗室等相繼掛牌,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2021年全市各級各類研發平台4395家,是2012年的3.2倍。去年以來,加快推進中原科技城與省科學院重建重振融合發展,規劃提升鄭東新區全域260平方公裏,構建人才服務、科技金融等6大支撐體係,嵌入龍湖北、鄭州東站等7大功能片區,著力構建“研發在鄭州、孵化在周邊、轉化在全省”的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格局。
創新主體加快培育,建成各類雙創載體近千萬平方米,在孵企業破萬家,國家級孵化器23家,全省占比39%;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4130家,是2012年的14.3倍,占據全省半壁江山;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83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500家。2021年全社會科技研發經費投入310.4億元,是2012年的3.85倍。
創新人才加快集聚,完善提升鄭州人才計劃係列政策,探索推進“雙即雙拎包”人才服務機製,構建“人才+項目+資本+場景”協同引才模式,引育各類高層次人才1802名,匯聚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等頂尖人才103名,建立院士工作站113家;研發人員數量實現倍增,擁有各類科研人員10.9萬人,是2012年的2.3倍。今年以來,我們創新實施青年人才新政10條,打好生活補貼、購房補助、教育就學、醫療保障等組合拳,吸引近20萬青年大學生留鄭入鄭發展。
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信息安全、智能傳感器、超硬材料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2021年專利授權量6.3萬件、是2012年的6.9倍,技術合同成交額306.5億元、是2012年的15.6倍。
全國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鐵網
這十年,鄭州全麵推進“樞紐+開放”優勢再造,全方位對外開放實現新突破。

摄影:李新华

構建立體大交通,機場二期建成投用,機場北貨運區全麵運營,成為全國第二個實現航空、城鐵、地鐵、公交、高速公路零換乘的機場城市,入選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城市;全國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鐵網,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1小時覆蓋全省地市,2小時連通周邊省會城市,4至6小時通達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主要經濟區的高鐵圈,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持續鞏固。拓展對外大通道,“空中絲路”越飛越廣,貨郵吞吐量突破75萬噸,連續保持中部地區雙第一,晉位全球機場40強;“陸上絲路”提質增量,獲批建設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中歐班列(中豫號)形成“8個口岸出入境、17條線路直達”的網絡,累計開行超過6000班,運行效益保持全國領先;“網上絲路”創新突破,近年來保持20%以上快速增長,業務輻射196個國家和地區,跨境電商“1210監管模式”全國推廣,形成了“買全球、賣全球”的網絡體係;“海上絲路”通江達海,依托鐵海、公海聯運建成了內陸“無水港”。構建開放大平台,成功獲批全國第四個郵政國際樞紐口岸,“2+2+9”口岸體係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成為內陸地區口岸數量最多、種類最全城市;連續兩輪獲批國家中歐區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區;自貿試驗區2.0版高水平推進,累計新注冊企業超過9萬家,外貿進出口400多億元,帶動全市進出口總額達到5892億元,是2012年的兩倍多,穩居中部城市第一位、全國省會城市第一方陣。
300項事項實現“零材料”“刷臉辦”
這十年,鄭州著力抓好標誌性牽引性重大改革,社會發展湧現新活力。
十年來,按照係統集成、協同高效的要求,深化了縣域放權賦能、投融資體製、“五醫”聯動、要素市場化配置、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等重點領域改革,研究實施了數據要素市場化、RCEP示範區創建等200多項具體方案,使各項改革朝著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聚焦發力,解決了一批製約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實現了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創新動能加速釋放。強力推進“放管服效”改革,2298項事項實現“一次不用跑”,2492項事項實現“掌上辦”,300項事項實現“零材料”“刷臉辦”,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躍居全國重點城市第10名,市場主體超過170萬戶,成為全國第8個市場主體超百萬的省會城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深入推進,戰略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有序實施,鄭州金融資本投資集團、鄭州數智科技集團作為第一批企業掛牌運營,國有企業黨建優勢更加凸顯,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更加優化,國有資產監管體係更加完善。穩步實施開發區“三化三製”改革,按照“整合、擴區、調規、改製”的總體要求,推動各開發區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提升服務提效,鄭州高新區在全國169家高新區中排名第17位。
市域內15分鍾上高架、30分鍾上高速
這十年,鄭州著力在高品質城市建設上下功夫,城市麵貌展現新形象。
區域發展更趨協調,2021年全市域建成區麵積突破1300平方公裏、城鎮化率達到79.1%,分別較2012年增加946平方公裏、提升12.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10年間由1.93縮小至1.69。群眾出行更加便捷,三環、四環和隴海路、農業路快速化工程等建成通車,中心城區“兩縱兩橫兩環”快速路網係統快速暢通,市域內15分鍾上高架、30分鍾上高速;累計改造“一環十橫十縱”等主次幹道及城市路網137條、440公裏,打通斷頭路115條。城市品質持續提升,道路機動車違法停放等六大專項整治常態化開展,城市“序化、潔化、綠化、亮化”高標準有序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穩步提升。出台了《鄭州市城市更新管理辦法》,發布實施了二七商圈、芝麻街1958雙創園等41個項目,城市環境更加宜居、宜業、宜樂、宜遊,多次上榜“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強化數字賦能,“一局、四網、五中心、一院、一集團、一聯盟”數字鄭州治理體係不斷完善。文化發展助力幸福,“兩帶一心”文化格局逐步形成,“山、河、祖、國”文化名片深入人心,黃帝故裏拜祖大典、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央視春晚分會場、金雞百花電影節等活動讓全世界感知幸福鄭州。
建成沿黃生態廊道76.5公裏,繪就“綠色飄帶”
這十年,鄭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綠色發展厚植新優勢。

摄影:马健

生態本底更加厚實,國土綠化提升行動深入實施,完成國土綠化提升麵積116.8萬畝,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2012年的37%提高到2021年的41.6%,建成5000平方米以上綜合公園174個,人均公園綠地麵積達15.3平方米,成為長江以北唯一獲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省會城市。沿黃生態持續向好,高質量謀劃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持續開展黃河“清四亂”專項行動,治理修複58萬畝黃河濕地,建成開放“兩脈、三帶、四區、多節點”的複合型沿黃生態廊道76.5公裏。汙染防治成效明顯,優良天數由2013年的128天增加到2021年的237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穩定退出全國後20位;7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22個國(省、市)控斷麵全部達標,農村黑臭水體源頭“動態清零”;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100%。雙碳工作穩妥推進,30萬噸以下煤礦全部關閉退出,主城區煤電機組、全市非電燃煤鍋爐、全市散煤全部清零,“散亂汙”企業動態清零,市區巡遊出租車、公交車、新增工程用車全部實現新能源化。
“官方帶娃”模式叫響全國
這十年,鄭州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發展取得新成效。
民生投入保障有力,資金投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始終保持在70%以上,每年辦成一批民生實事項目,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麵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市181個貧困村、9.6萬貧困人口期脫貧退出。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年達45246元、26790元,比2012年分別增長86.6%、113.8%;籌集保障性住房22.4萬套,加裝既有住宅電梯680台、惠及30多萬戶家庭;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麵積2021年達35.3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3.7%。教育質量穩步提高,深入推進集團化特色化辦學,創新教育英才引進培養機製,學前教育3年毛入園率由75%提高至9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從2019年的79.4%提升到2021年的84.8%,義務教育超大班額全部消除、大班額占比大幅下降,“官方帶娃”模式叫響全國。“健康鄭州”建設提質提效,市縣一體高質量構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持續優化區域醫療資源布局,建成“15分鍾便民醫療圈”,政府主導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每千人擁有衛生機構床位數從6.3張增加到8.61張,所轄市縣全部創成國家衛生城市,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由16.2%提升到31.39%,常住人口人均預期壽命由77.4歲提高到79.07歲;基本養老服務體係逐步健全,建成各類養老服務設施1200多家,設置養老床位近6萬張,是2012年的1.2倍,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