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登封市唐莊鎮關帝廟

鄭州印象郑州晚报2021-05-20 16:32:38

 

  大殿屋簷雕刻

  

 

  關帝廟大門

  

 

  廟內保存的文物

  

 

  廟內牆上隱約可見雕刻有松樹、老虎等圖案

  沿著鄭登高速公路一路往西,道路兩邊的綠意逐漸濃鬱起來。嵩山天下奧,好奇者、探秘者紛至遝來,魂牽夢繞。

  關帝廟木匾上的文字之謎、遺失的石牌坊埋藏在哪裏……本期帶你探尋嵩山腳下曆史悠遠的唐莊鎮關帝廟村。

  鄭報全媒體記者 袁建龍 登封融媒記者 安歆 通訊員 呂茵 文/圖

  走近關帝廟,但見在一旁蒼翠欲滴樹木的映襯下,黃色外牆顯得格外莊嚴肅穆。我們於廟前小路拾級前行,晴好天氣裏,偶有穿透樹蔭吹來的陣陣涼爽,很是愜意。遊人穿梭在偌大的廟裏。廟後的紙坊水庫邊,釣魚愛好者閑適地等候那一條“願者上鉤”的魚兒。

  關帝廟位於登封市唐莊鎮關帝廟村唐莊至郭莊公路北側。關帝廟是人們為紀念三國名將關雲長而興建的廟宇。建於何時待考,據村裏的老人講,有500多年的曆史了。現存廟宇坐北朝南,其正殿為關帝殿,前有卷棚,其兩側有奶奶廟、二郎殿、老君殿等,前有大門,廟內保存清代碑刻兩品。

  關帝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出前廊,硬山式灰筒瓦覆頂,前廊立有兩根石柱,上刻對聯一副。上聯為:“無命欲如何恨吳魏瓜分漢室。”下聯為:“有懷誰忍負和張趙席捲西川。”卷棚為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硬山式灰筒瓦覆頂,卷棚明間前後立有木柱四根,柱下為青石柱礎。

  歲月變遷,滄海桑田,關帝廟最讓人驚歎就是,關帝殿內左側牆上斑駁漏雨痕跡下隱約可見雕刻有松樹、老虎等圖案,右側牆上雕刻龍騰圖案,二郎殿屋簷雕刻曾有收購文物者欲購買,但被村民拒絕。

  殿內更是保存古代木匾一個,上面字跡已經模糊不清,有人說是“三分步足”,有人說是“三分天下”,難道這個木匾和三國有關嗎?遊人到此,無不為之驚訝。據82歲的村民董海燦介紹,關帝廟遺失的石牌坊更是意義重大,被人埋在了哪裏至今無人可解。

  據說,該村最初的名字叫王莊,明朝末年,劉姓等遷到這裏,想要改換村莊名字。有人給了建議:“改村名必須借助於關老爺子。”

  當地人於是在村東建了座關帝廟,並改自己的村名為關帝廟村。為了廣而告之,關帝廟建成後,村民在廟前唱了幾天大戲。為了強化人們的記憶,村裏經常在關帝廟開展文娛活動,吸引遠近不少人前來觀賞。

  一來二去,人們漸漸把該村的老名字遺忘了,關帝廟這個村名便紮下了根。村裏的關帝廟更是遊人必到之地。

  關帝廟裏供奉的是關公,人稱關二爺,大名關羽,字雲長。他被後世尊為“武聖”,在民間聲譽極高。

  世人為什么要拜關公呢?

  廟裏的楊理欽道長介紹:“凝聚在關羽身上而為萬世共仰的忠、義、仁、勇、禮、智、信,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滲透著儒學的人倫精義,實質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氣浩然的華夏民族的道德靈魂。”

  關公,是一種“精神”。關雲長一生仗義赤誠,是忠肝義膽的傑出代表。上千年的時間裏,隨著年代不斷更迭,關公的形象也漸漸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從古至今,關羽這個名字從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演變成了一種精神。

  或許正因如此,這座關帝廟才可以穿越500多年時光,度過了戰火,得以保存至今。關帝廟每一次被摧毀,都會被周邊百姓迅速重建,且不管規模大小,這份誠心卻一直未變。

  牢記“精忠報國”的無私奉獻理念,關公文化及其輻射范圍也早已超出中原大地,人們敬關公、拜關公,實質上推崇和信仰的是一種精神寄托,更代表著世人的美好願景。在重溫這段曆史時也不由得有了一些願景,願關公文化背後的價值能夠進一步影響到更多的人。

  戀戀不舍離開關帝廟,古樸的窗子外,可窺見不遠處的青山,猶如金龍橫臥,似睥睨之態,風吹玉振,作祈福之音。據介紹,關帝殿門外右側曾經有著百餘年曆史的法器——平陽晚鍾,雖然不能體驗一把撞鍾的感受,但也能於檀香嫋嫋中想象晨鍾暮鼓聲聲響徹四方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