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20个留守儿童和3个教师

郑州发现郑州之窗2020-01-08 09:39:34

 

 

 

 

 

 

1月2日,农历腊八节。上午8点,记者搭车一路向南,大约一个小时来到距离中牟县南约20公里处的黄店镇,再向东南3公里,在乡村公路旁边停下,向右望去,一条狭窄的小路尽头,就到了黄店镇最偏僻的绰王村小学。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操场,中间有一个升旗台。操场左面是曾经的学校破旧危房,操场右边是10多年前建起的一排一层新校舍,四周刷白显得淡雅,十几个孩子在操场上奔跑着、追逐嬉闹着,欢笑声荡漾在整个校园。校园不大,校舍不多,周围民房环绕,使得低矮的校舍像是被隐藏了一般。一个身形瘦小的年轻人迎了过来,脸上带着笑,两手相互摩挲着,他就是校长冉宗伟。

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徐少杰 文/图

现状 20个留守儿童与3个老师

上午10点多,偌大的教室里稀稀拉拉地摆了9张课桌,墙壁剥落,墙上有劝学故事和励志标语,进入腊月,天气干冷,室内室外的寒冷程度并无二致。冉宗伟不停地搓着手,嘴里哈着热气,因为寒冷佝偻着身子,来回逡巡,细致而耐心地为孩子们进行解答。学生们认认真真地做着习题,叽叽喳喳地分享着成绩。

冉宗伟告诉记者,绰王小学有一、二两个年级,一年级11个学生,二年级9个学生,除了校长冉宗伟,学校还有两个教师,退休返聘的王小印和即将退休的王国勤。

临近期末了,冉宗伟辅导做习题的是二年级的9个学生,“这个时间段冲刺很重要,温故知新,也是对班上每个孩子的学习巩固。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需要区别对待。”冉宗伟指着一个廋弱的小女孩说:“她叫小某涵(化名),先天智力障碍,父母都在外打工,由爷爷在家照看,平时没人辅导,学习成绩跟同学们拉了一大截,他爷爷泄气了把她领走了几回,我找到她家里,又把她叫了回来,针对她的情况,学校制订了详细的方案,需要重点辅导,绝不言弃。”

他指着身旁另一个学生说:“他叫王某泽(化名),前几年不幸遭遇车祸,花了10多万元,才保住了性命,家庭因此背上了债务,术后泌尿系统留下了后遗症,课间时常频频上厕所,为了偿还沉重的债务,父亲常年在青海打工,妈妈在港区水泥厂做装卸工,常常很晚才回到家里。”

“还有王某心(化名)同学,由于生活所迫父母双双在郑州打工。像这样的家庭,学校占了大多数。”冉宗伟说,“学校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几乎没有去过县城,一年到头也见不到爸妈几次。”

坚守 再苦再累不能耽误了孩子

一年级教室有11名学生,王小印正在讲述数学习题。因为学校教师编制紧缺,已经退休的王小印接受了镇教办的挽留。“在这里教学几十年了,一看到孩子们的眼神,真就舍不得走。留下来,吃得下睡得着,心里踏实。”王小印说。

王小印的儿子王建科告诉记者:“爸爸刚退休时,我是不赞同他再返聘到学校的,教了一辈子学,年龄大了,想让他在家休息。后来,因为学校需要,我也尊重爸爸的选择,爸爸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孩子。”

本就不大的办公室,3张办公桌整齐地排列着,墙上挂着日常管理细则规章,王国勤正埋头批改作业,“再有5个月我要退休了,40多年,一晃就到头了。”话里有话,分明是不舍。

闲聊中王国勤说到了绰王小学一代一代的老师,提到一位退休多年的赵建荣,一支教鞭扎根绰王小学一辈子,三尺讲台培育了几代学子,临退休之前,怀着对学校的深深眷恋,自己出资把学校周围的路进行了平整,只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行走。“所有在这里当过老师的都有一个愿望,再苦再累都要坚守,再苦再累不能耽误了孩子。”王国勤说。

承诺 为学生们打开一扇心灵之窗

近几年来,绰王小学在全镇12所小学的历次教学成果测试中囊括全镇一年级语文、数学第一名,二年级语文第一名,并且保持持续稳定。冉宗伟说:“这是前辈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这种优良传统,实实在在地接好这一棒。”

到任后,冉宗伟不间断地进行家访,根据上级关于“控辍保学”的工作安排和相关精神,提高学校义务教育巩固率,降低辍学率,让“该入学的一个不少、已入学的一个不走” ,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施教区内学生教育健康发展,真正做到“适龄生进得来、在校生留得住、辍学生劝得返”。“请相信,在自己的家门口上学不会吃亏,决不让一个人掉队。”他不止一次这样对家长们承诺,需要内心多大的底气。

为了实现这个承诺,冉宗伟早出晚归,每天行程10多里路,中午总是在学校以方便面充饥,一心扑在教学上。“我家距离学校近,中午让他到家里吃顿便饭,每次他都以种种理由推辞,就冲着年轻人的这股精神,我要尽心助力他完成接力。”王小印说。

“我也是乡村长大的,知道乡村孩子求学的艰苦,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之窗,这扇窗通向外面的世界,将来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冉宗伟说。

二年级学生王浩博说:“冉老师下雨天送我回家,和我们一起值日,帮我们扫地,作业本烂了,他就帮我们订订。等我长大了给老师买好吃的,还要送给他一辆汽车,让他上班时候开,我还要装饰学校和教室,让学校更好,更漂亮,让同学们的学习环境更好。”

职责 “我决心挑起这个担子”

从黄店镇中心小学被派到绰王小学,冉宗伟把家里的一切事务都留给了在中心小学的妻子李巧珍,“这一去,我决心挑起这个担子。”冉宗伟说。

“我是妻子,也是乡村教师,我们都要忠于职守。”李巧珍理解上级的指派,更支持丈夫的选择,把一双儿女都心甘情愿地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并悉心照顾罹患重病的母亲,生性好强的她事业家庭两不误,被评为优秀教师。

冉宗伟把对妻子、孩子和老人的愧疚化作坚定前行的动力,不辜负上级的重托和妻子的期待。凭借十几年来教学生涯深厚的积淀,熟练地把绰王小学的教学安排得井然有序,教学成果有目共睹,他撰写的教学成果论文受到上级的重视和推荐。

“每次提起绰王小学,我的敬佩之情总是油然而生,3位老师能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小学校,如此用心地为教育付出,这种教育的初心和精神真是值得我去学习。黄店镇像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正是他们的默默坚守和无私付出,才让黄店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孩子,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振兴乡村教育的信心和决心。”黄店镇教办负责人李继昌说。

采访期间,热心村民赵玉秀领着记者在学校走了一大圈,左右指点介绍,如数家珍,“我小时候就在这里上学,邻近几个村的学生都在这里上学,很热闹,那时候老师领着我们勤工俭学,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透着全校师生的心血和汗水。后来由于多种原因,由从前的小学到初中8个班级逐渐退减到现在的两个班级,提起来让人揪心。这些年,多亏了一茬儿又一茬儿的老师不离不弃,守住了学校,守住了孩子。”

执着 用职责与良心去坚守职业

“我是一名老师,我把手中的红烛高高地举起。只要我的鸟群能翱翔蓝天,只要我的雏鹰能鹏程万里,只要我的信念能坚如磐石,只要我的理想能永远年轻,我情愿燃烧我的每寸躯体,让我的青春乃至整个生命在跳动的烛火中升华,在血液的鲜红中奔腾。”冉宗伟的教学日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冉宗伟说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老师,这位老师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将自己的青春乃至整个生命奉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孩子们。“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只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奉献的是自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绰王小学迎来送往了多少学生,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了,这种循环往复的教学工作普普通通,却成了我们一辈子的习惯。”王小印说,“人家不说,我们也想不起来说,现在回想,其实,真正的教育是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用一份职责与良心,去坚守一份职业。”

“有人赞美乡村教师扎根农村,甘于清贫,不计名利,把乡村教师说成是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等。”王国勤老师说,“乡村教师就是这么一个群体,用坚守和敬业诠释着教师职责的神圣。”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啊,每一个乡村教师的坚守都值得尊重。正是因为他们无怨无悔的坚守,照亮了偏僻乡村孩子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灵之窗,更温暖了这个光荣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