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黄河湿地的候鸟守护者

郑州发现郑州之窗2020-05-22 09:12:39

 

 

立夏不久的黄河浑浊浩渺,一望无际。风掠过青黄相间的麦浪,青翠挺拔的芦苇随风摇曳。黑鹳、大鸨、天鹅、斑嘴鹈鹕、鸳鸯、白额雁、灰鹤、白琵鹭等鸣叫着,在一个步履有些蹒跚、眼神有些迷离、头发已经花白的女人头顶之上时而盘旋、时而俯冲、时而滑翔。“多年来,我在这儿守着孩子他爸,也守着滩上这些来来往往的候鸟,心里踏实。”魏改妮自言自语地说。曾经的魏改妮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和这烟波浩荡的黄河连在一起,会和这些鸟儿连在一起。魏改妮说,守护黄河、守护湿地、守护候鸟,是她的宿命。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徐少杰 邓秀红 通讯员 刘海玲 王建峰 文/图

 

 

矢志不移 滩区开荒

家住狼城岗镇韦滩村的魏改妮自幼家境贫寒,父母身体不好。高一下半期时,她毅然辍学务农,用柔弱的身躯挑起生活的重担。20世纪80年代初,25岁的魏改妮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有人给她介绍了东狼村的小伙子李合法。来到东狼村,眼前的景象让她终生难忘:作为家中长子的李合法正带着弟妹在自家土窑厂劳动着,衣衫褴褛、汗流浃背。魏改妮说:“当时就感觉他是很善良的一个人。”相似的家庭背景,相同的奋斗志向,她在心中悄悄埋下了一颗爱的种子。

婚后,魏改妮和丈夫一起创业。通过技术改进,筹资建起了一个相当规模的窑厂。然而,由于用户赊账、销售不畅,后续生产资金链断裂等原因,最终创业失败。李合法一度消沉起来,借酒浇愁,但他最终决定:“别人欠我们的债可以不还,我们欠的债一定要还。”那年秋天,他带着深深的自责和愧疚,背起行李、扛起农具独自上了黄河滩。

黄河滩上有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叫红柳,当地人俗称“红金条”,开荒时劳动强度极大。李合法夫妇风餐露宿,用双手开拓着幸福。由于长期劳作,夫妇二人的手指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俩人最多时开荒达六七百亩。凭着一年年的坚守,一点一滴积累收入,夫妇二人终于还清了欠账。

“丈夫在做有意义的好事”

李合法有一个亲戚是省野生鸟类观察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的成员。受其影响,李合法自从踏上黄河滩,就开始了护鸟行动。有一年农历九月,李合法夫妇开垦荒地时捡到了一只野生大鸨。当时大鸨受伤,多日在附近徘徊,时起时落。李合法观察了好几天,想上前救助,又怕惊扰了它。终于有一天,疲乏的大鸨在地面上扑棱着,艰难地搜寻食物,几个河北渔民见状扑上去争抢,李合法大喝一声,震住了对方,把奄奄一息的大鸨抱在怀里,并当即通知了学会和相关保护部门。让大家料想不到的是,此次救下的大鸨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已经在黄河滩多年难觅踪影。此事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扬鼓励。从此,李合法等人在黄河滩上又有了一个新身份——义务护鸟员。

 

 

2011年,李合法还救下了一只秃鹫。魏改妮对此事记忆犹新:“秃鹫在咱们这边很少见。当时刮着大风,我们远远看到河道里有个东西。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只大鸟。”这只栖息在河心洲内的秃鹫因为受伤和饥饿,已经飞不起来了。

冒着搁浅的危险,李合法和魏改妮划小船上了河心洲将秃鹫带上岸,并及时通知了学会。秃鹫不吃素,李合法就挖地老鼠喂它。10多天后,夫妻俩又买了2斤肉,一起去探望被妥善安置的秃鹫。

2012年,黄河湿地保护区赠送给李合法两架望远镜,成了他们的护鸟利器。“保护区管理中心监测巡护协管员”的证件被他小心翼翼地收藏在贴身衣物内,和身份证、银行卡放在一起。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王恒瑞说:“李合法是保护区2004年11月成立以来,唯一一名接受聘请的协管员。”

坚守三十载 追梦不停步

有一年,恰逢黄河汛期涨水,夜里,李合法睡的木质小床都漂了起来,近200亩接近收获期的小麦被冲毁。眼瞅着一年的血汗毁于一旦,夫妻俩二人抱头痛哭。抹干眼泪后,夫妻俩互相鼓励,重新树立信心,继续扎根黄河滩。

2011年,退耕还牧,夫妻俩响应号召,把浸透十几年心血和汗水的大部分土地无偿捐献了出去,养起了牛羊。闲暇时,他们又为鸟儿种了20多亩的“口粮田”。魏改妮说:“大鸨喜欢吃油菜的叶子,也吃各种昆虫。为了让它们冬天饿不着,我们就专门在黄河滩里种了20多亩油菜,为它们提供‘口粮’。”每亩地合200多元成本,鸟儿吃过后,每亩油菜最多能收100斤,基本上也就是能保个本,“不挣啥钱,主要是为了不让鸟们饿着。”

不曾料想,翌年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雪,冻死了17只山羊和6头牛。李合法心力交瘁,病倒在黄河滩,身体大不如前。这一年,经上级决定,李合法成为“有偿护林员”。待身体稍有好转,他便又带着望远镜每天观察鸟类,认真做起了观察记录。

2014年春天,李合法一病不起,被查出患有肝肿瘤。得知李合法的病情后,学会会员积极捐款两万多元助其治疗。病情暂时被控制住了,但仍不容乐观。李合法决定不再去医院检查,回家吃药治疗。这一年底,李合法数次央求妻子送他上黄河滩,魏改妮拗不过他含泪答应了。第9天傍晚,李合法让妻子带他到滩上走走。三十多载的坚守,从青春年少到满头银发。是夜,魏改妮骑着三轮车拉着丈夫缓缓而行。一个痴痴地望,那承载他一生的黄河滩;一个痴痴地想,她多么祈盼奇迹出现挽救丈夫的生命。一个轻轻呻吟,一个悄悄流泪。一个艰难行车,一个细细叮嘱……北风肆虐地呼啸,黄河低声地呜咽。第二天,57岁的李合法溘然长逝。

“我在黄河滩上陪着他”

送走丈夫后,魏改妮的人生如乌云遮日。期间,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王恒瑞、学会副秘书长郭杰,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前来看望她,鼓励她从封闭的世界重新走出来。魏改妮认定丈夫生前所做的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无论如何也要继续干下去。她说:“我到死都不离开,每天在黄河滩上陪着他。”

冬天,黄河滩的风很大。魏改妮经常被冻得浑身发抖,嘴角干裂流血。她的摩托车车斗里放着两本巡护日志。以前,她每天都帮丈夫在上面认真地记录着观察到的鸟类、数量及地点等详细信息,如今都要靠她一个人完成。丈夫走后,魏改妮对她所做的事仍乐此不疲、不计回报。

夫妻俩以前住在滩区一处简易棚内,那是一个用帆布、塑料纸包裹而成的棚子,仅七八平方米,一张床占据了棚内大半地方。屋内唯一的装饰是一张大鸨的日历画。如今,这个“家”即将按规定拆除。三弟李合青看嫂子可怜,多次劝她回家,都被回绝了。魏改妮说:“我在这里能陪着你哥呢!”

平日巡查中,发现有人下毒饵,她会及时清理;看到有人带枪打鸟,她会当即制止;滩区来了陌生车辆,她也会非常警惕。在她的带领下,两个儿子也一起帮忙救治了腿部受伤的红头鹤、3只被人下了药生命垂危的豆雁。

魏改妮的大儿子李磊告诉记者,父亲去世后,他曾多次劝阻妈妈再上黄河滩,都被妈妈拒绝了,“现在只要她开心、愉快,心里充实就行了”。

谈起护鸟初衷,魏改妮表示对鸟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会像神灵一样敬重它们。保护鸟类不仅是在保护自然,也是在积德行善。“我做这些不为别的,只是想保护好鸟类。”魏改妮告诉记者,护鸟不为名利,只想做好丈夫身后事。保护自然环境,同时给予自己心灵上的慰藉,守护心中的那份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