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祖国 “文”名出圈

客家郑州日报2021-07-03 15:42:16

 

  夜幕下的建业电影小镇魅力十足

  

 

  双槐树遗址

  

 

  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亮相郑州博物馆新馆

  本报记者 左丽慧 秦 华

  惊艳“出圈”的《唐宫夜宴》,让郑州歌舞剧院的“唐宫小姐姐”们火遍大江南北,黄河文化月的到来又让郑州频频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曝光”——它们,其实也只是斑斓郑州文化缩影。放眼神州,“天地之中”郑州,以古老而现代、博大而包容的文化气度,越来越醒目地傲立于中国文化的版图上,伴随着岁月的积淀与薄发,更是谱写出了山、河、祖、国的华美乐章。

  多重盛事绽放文化之光

  近年来,众多国内外大型文化活动“登陆”郑州,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2020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2019郑州伯牙(BOYA)国际钢琴艺术节全国总决赛等活动的举办,让郑州这座拥有3600年历史、GDP过万亿、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聚焦了来自国内外的关注目光,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上升。

  “郑”是人间四月天,“豫”见黄河文化月。今年4月、5月,美丽的郑州迎来了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的首次举办。25天的时间里,9项活动轮番上演、精彩不断,唱响了新时代黄河文化繁荣和高质量发展的大戏。享誉海内外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创新策划的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黄河珍宝——沿黄九省文物精品展”……一道道出新出彩、特色鲜明的黄河文化大餐,让华夏儿女目不暇接、收获满满。

  虽已时隔一年多时间,但回想起2020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的精彩画面,市民韩新娜仍然抑制不住的心潮澎湃。这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郑州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成长的市民,看到家乡如此夺目亮丽,她心中洋溢着骄傲、充满着自豪。

  还有22岁的市民刘琪华,终于在家门口的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上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偶像刘昊然,那种兴奋感让她记忆犹新。这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我国举办的第一个大型电影节,众多明星齐聚郑州,在这场电影人的盛会、市民的“电影家宴”上,数十万市民共享光影盛宴,留下了永生难忘的珍贵记忆……

  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的城市,近年来,郑州市在“讲好郑州故事,传播好郑州声音,展示好郑州形象”上不遗余力。这些大型文化活动的举办,不仅惊艳了时光、闪光了记忆,还将“天地之中”的光芒辐射得更远、更广。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古都郑州,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文化之光。

  公共文化服务夯实“幸福”根基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和灵魂。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文化强市,高质量推进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多个文化场馆已展露芳容或正在加紧建设,增添了众多全新的文化地标,大大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去年,郑州美术馆新馆、郑州大剧院相继开放,成为全新的网红打卡地。今年,郑州博物馆新馆、郑州文化馆、郑州商都文化公园等场馆相继开馆开园;郑州科技馆、杂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进入开馆前冲刺阶段;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已开建;郑州歌舞剧院、郑州运河遗产博物馆、老奶奶庙旧石器遗址博物馆和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等新建、扩建工作有序展开。

  此外,基层文化阵地日益完善,城市书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正积极推进或已经启用,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让城乡居民享有更加便捷、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产业增添城市发展引擎

  文化产业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是当今全球经济竞争中一种“决定性的力量”。近年来,郑州市围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加强政策引导,坚持传承创新,全市文化产业活力迸发,发展强劲,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约克动漫、百禾传媒等多家企业实现“新三板”上市,国脉文化等企业先后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国家知识产权创意试点园区等园区荣获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天人旅游、枫华实业等企业荣获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郑州方特、郑州建业电影小镇、建业足球小镇、轩辕圣境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等主题乐园建设方兴未艾、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二七区瑞光创意工厂、惠济区良库工舍、经开区彩虹盒子艺术街区等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文化艺术气息,正在成为城市空间布局的新亮点。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

  文物事业发展为城市“培根铸魂”

  2020年5月7日举行的郑州巩义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重大考古发布会上,主办方郑重宣布双槐树遗址被誉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被专家称为“河洛古国”的这一重大发现,进一步实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即使发布会结束多天,“河洛古国”仍“霸屏”各大新闻媒介,10天热搜点击量突破11亿次……

  近年来,郑州成功举办的“中国首届考古学大会”“中国考古·郑州论坛”“亚太地区都城遗址与历史城市保护研讨会”等十多个系列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启动全域文物保护利用核心示范区规划建设,重点推进商代王城、黄帝故里、河洛汇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荥泽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大运河文化带、黄河文化遗产廊道项目建设,打造郑州黄河文化国际交流的“世界名片”;高起点谋划以构建沿黄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和中心城区文化板块构成的“两带一心”城市文化总体格局为抓手,发挥郑州历史文化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优势,构建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不断提升黄河文化的全球吸引力、辐射力和感召力。

  围绕“黄河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三大功能定位和“两带一心”战略,郑州市还编制了文化博物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专项实施方案。目前,总投资约32亿元的黄河国家博物馆、16亿元的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7亿元的黄河文化演艺综合体、50亿元的荥阳故城文旅融合项目、45亿元的汴河遗址公园已全部启动。

  按照部署,郑州未来将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加快构建具有中部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领先中部地区,市、县两级公共文化场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水平,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到100%以上。

  郑州,嵩山、黄河相伴于此,人文始祖、河洛古国相映生辉,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必将续写更加辉煌的文化篇章!

  本版图片为本报记者丁友明 李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