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热入郑”惠民生!外围热源支援郑州中心城区

图片新闻中原网2017-10-26 09:16:31

  以前,冬天有暖气是很奢侈的事;现在,没暖气的房子都不好卖了。

  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供热需求大幅度增加。近年来,郑州市提出了“引热入郑”的创新思路。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密裕中电厂、荥阳国电以及泰祥热电厂“引热入郑”项目,新增可供面积2900万平方米。“引热入郑”不仅实现了“大热源”规模质的飞跃,还对全市集中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供热效果好,交钱也痛快。”

  “引热入郑”后,西区居民不再喊冷

  “前几年家里的暖气就是温温的,不说凉,但肯定不是多热,这几年真是好多了。”家住陇海路昆仑路的吴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对暖气的态度就是不冷不热,每年都在纠结要不要缴费,现在一到时间,老早就交了,“供热效果好,交钱也痛快。”

  暖气热了,最根本的保证是热源充足。而在2012年、2013年这两年的供暖季,西区都存在热源不足的“症状”。

  2012年11月13日郑州晚报报道,由于西区热源紧张,200万多平方的西区用户划到郑州市南郊热源厂供暖,由于受到热源限制,西区当时几乎没有新增用户,家住政通路升龙国际C区的张先生交钱给物业,物业都没收。

  2013年11月16日郑州晚报报道,郑州供暖首日西区客服电话爆满,暖气不热的原因被公布,“整个西区热源都紧张,我们想供供不上”,当时的西区分公司负责人解释,供热能力饱和,缺口约15%,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民生十大实事”之一:

  “引热入郑”,彻底解决供需矛盾

  为了保证郑州供暖需求,同时减少排放还城市上空一片蓝色天空,郑州市创新集中供暖格局,打破常规从外围区域引进热源供给郑州。

  2014年,郑州市启动“引热入郑”工程,郑州市的集中供热从位于新密的裕中电厂引进热源,并列为当年“民生十大实事”之一。同时,当时的中原环保西区供热分公司从泰祥热电厂引进热源。

  2015年,从荥阳国电引进热源,这项工程也被列为“民生十大实事”之一。工程完工后,为郑州城区增加供热能力1400万平方米,可覆盖供热范围约60平方公里,让14万户用户享受到优质高效的集中供热,将有效解决郑州市城区西部热源不足的问题。

  新密裕中电厂、国电荥阳电厂和泰祥热电厂三个“引热入郑”工程。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供热能力约1380兆瓦,折合供热面积为2900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约原煤476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8688吨,二氧化碳排放量8723吨,氮氧化物排放量6095吨,为郑州市的“蓝天工程”做出贡献。

  “遇山开路,过河架桥”

  开创郑州市集中供热管道架桥的先例

  “整个工期400多天,周末节假日都没过过,现在只能过个周六。”李永忠,郑州市热力总公司“引热入郑”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从裕中电厂到荥阳国电的“引热入郑”工程现场,都活跃着他的身影,工程正常运行后,后期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

  回忆当时的施工,李永忠只能用“艰难”来形容,时隔几年,他依然清晰地记得2014年9月初开始,在裕中电厂施工工地,连续下了15天的雨,给工程带来巨大的困难,“野外施工不怕风,五六级都能干活,就怕下雨”。

  裕中电厂“引热入郑”供暖管道南起新密裕中电厂,经新港大道、大学路,到达郑州南郊热源厂,工期紧、施工难度大,为了不影响今冬供暖,近400名施工人员自开工以来,一天都没有停工。

  “引热入郑”管线单边长度20公里,管径直径1.2米,其中途经的新港大道没有路,施工时需要自己先找路或修路,沿线建设4座热力管道专用桥,其中最大的曲线桥长390米,真正是“遇山开路,过河架桥”,开了郑州市集中供热管道架桥的先例。

  “引热入郑”,为蓝天减负

  李永忠说,“引热入郑”工程得到了市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工程不仅满足了市民用热需求,提高了能源的综合效力,同时也为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做出贡献,毕竟蓝天白云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通过“引热入郑”、“煤改气”等创新举措,目前热力总公司热电联产热源约占72%,天然气热源约占28%,已全部实现无燃煤,可有效替代供热区域内的分散燃煤小锅炉,外围热源接连入郑,市区燃煤锅炉才得以顺利拆除。每年可节省标煤约63万吨,减少烟尘排放近42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近1.7万吨,氮氧化物约7000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

  “引热入郑”迎来大工程,郑州更温暖

  除了以上三个大的“引热入郑”工程,随着郑州市新力电力有限公司的外迁项目“郑州豫能热电有限公司”的建设,“引热入郑”项目将迎来新的大项目。李永忠介绍,目前正着手对该项目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该项目的管线单边将有10公里,穿越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和郑西高铁,正在办相关的手续,该项目进入郑州后,也为郑州市提供大量的可靠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