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浩荡 满目芳菲

郑州印象郑州日报2021-07-03 15:56:16

 

  黄河滩地公园美景

  

 

  炎黄文化广场

  本报记者 武建玲 侯爱敏

  仲夏时节,中原大地,绿意盎然,红歌飞扬。绿城人抚今追昔感慨翻天覆地的变化,砥砺奋进为更美好的明天打拼。而他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则正以愈来愈亮眼的发展成绩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潜力。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谆谆嘱托,殷殷厚望,化为郑州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

  作为沿黄城市当中规模最大的特大城市,作为黄河文化孕育形成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郑州扛起使命,迅速行动,率先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规划建设工作,努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奋力谱写打造“幸福河”的郑州篇章。

  定位明确 规划方案形成体系

  核心示范区建设,规划是引领。

  我市邀请国内著名规划研究和编制机构,划定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总范围为郑州市全域7446平方公里,重点区域为连霍高速以北沿黄区域约1200平方公里,起步区为桃花峪段至花园口段约210平方公里。我市明确了彰显郑州特色的核心示范区三大功能定位: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

  我市还及时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联合国家13个部委的科研团队,围绕“国家使命、黄河战略、郑州作为”主题,编制形成了高起点、高站位的“1+1+1+N”规划方案体系:即“一个报告”郑州建设核心示范区重大战略研究报告,“一个规划”核心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一个方案”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方案,以及文化博物旅游、生态综合治理、防洪与水资源、交通工程及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20个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方案或专项规划。

  围绕核心示范区建设,我市谋划建立了1400项、总投资近万亿元的重大项目库,并率先实施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点工程项目。95个重点项目正加快推进,核心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注重保护 五个方面持续发力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结合实际,我市明确了母亲河保护治理的着力点。

  消除风险,确保安澜。聚焦流域防洪、水沙治理调节等关键环节,我市实施控导工程郑州段全线加固,抓好重要黄河段护岸工程和防洪监测体系建设,切实提高防洪能力。以河道滩区治理为切入点,我市深入推进游荡性河势治理,完善现行河道整治工程体系,畅通行洪通道。

  清理乱象,优化环境。我市彻底清理整治各种黄河岸滩乱象,全面禁止干流和一级支流沿岸规定范围内新建高排放项目和各类违规建设。下大力度拆违建、“清四乱”,黄河生态环境1800多个问题全部整治到位。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抓好黑臭水体治理、截污纳管、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工作,推动水生态环境不断好转。

  节水优先,科学配水。我市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坚持节水优先、科学配水,严格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优化引黄口取水方案,进一步提升水资源配置供给能力;推进循环节约用水,完善以污水处理厂为中心的中水回用管网系统,切实提高中水和黄河水回用量;加快重点企业和园区节水改造,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引导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风尚。

  突出重点,修复生态。我市坚持以绿化为主推动生态优化,以治滩为重点,以黄河滩地公园、黄河文化公园等工程为抓手,统筹实施滩区、滨水缓冲带、湿地和蓄滞洪区生态修复等工程,增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省道S312、沿黄文化绿道沿线和邙岭全线为重点,加快打造沿黄生态带。

  完善设施,美化环境。我市建立完善与生态、文化、旅游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以人为本的优美环境。做好绿化设计、景观设计,规划建设黄河大堤南岸长76.5公里、区域面积46平方公里的生态廊道,已建成惠济区八堡村示范段、S312生态廊道和63公里慢行系统,初步建成百里生态廊道。

  项目带动 统筹推进七大工程

  示范区建设,项目是有力的引擎。我市以七大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示范区建设。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推进黄河沿岸生态综合治理,构建邙岭森林生态、低滩湿地生态、中高滩休闲生态“三大系统”,打造森林带、修复带、湿地带、文化带、休闲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带,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防洪安全治理提升工程。聚焦流域防洪、水沙治理等关键环节,协同推进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河道整治,加快“堤(岸)、疏、蓄、滞”综合治理,着力把黄河郑州段建成全流域防洪示范区。

  优化水资源配置工程。以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为重点,科学分配生活、生态、生产用水,把节约集约用水贯穿取、供、用、耗、排全过程;加快实施圃田泽水循环、环城生态水系循环、西水东引、新郑观音寺调蓄等重点水利工程。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程。我市健全 “一廊、两翼、四区、多点” 创新格局,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2个5000亿级集群,新材料、铝及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3个3000亿级集群,智能传感器、北斗应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5个1000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厚植核心示范区建设的产业支撑。

  对外开放提升工程。深化“四路协同”“五区联动”效应,全面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速机场三期、郑州南站等重大交通枢纽工程。

  黄河文化主地标打造工程。加快构建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和主城区历史文化展示中心的“两带一心”文旅发展格局,全方位讲好“黄河故事”。

  区域协同发展工程。我市与兄弟城市着力打通规划共绘、防洪共抓、生态共保、交通共联、产业共建、文化共兴、服务共享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探索建立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推进“1+4”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合力打造更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郑州,正在用扎扎实实的举措推动“黄河战略”落地见效,与沿黄其他地区共同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本版图片为郑报全媒体记者

  丁友明 马健 李新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