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街,一个街区的文化新生

郑州印象郑州之窗2022-04-26 17:52:13

一头是现代繁华的西大街,另一头连着商城遗址公园的西南城垣,都说走过这条街就仿佛穿越了郑州管城3600年的历史。如今,这条古街经过管城区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让现在的样貌呈现出不一样的生命力。”

1.“民国风味”的建筑改造

平等街原名道学胡同,长约300米,宽4.5米,后更名芦医庙街,1927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的冯玉祥督豫,当时郑州迎来近代以来第一次系统的城市规划,冯玉祥将这条道路更名平等街,取平等、自由、博爱之意。文化大革命暴发后,1966年更名迎新街,1978年恢复平等街。

从地铁西大街站出来,秋日的阳光温暖却不耀眼,在平等街路口,矗立着一座8米高的青砖三角柱形砖牌式仿古建筑,与南侧商代王城遗址城垣相呼应;砖牌的侧面是一个黄包车的塑像,和如今的交通工具形成新老对比。顺着平等街往里走,街道边的墙壁上写着,平等街社区公共生活理念:邻里、生态、和谐。

红砖灰瓦,圆拱窗、特色门头、弄堂小巷,平等街的改造是按照民国建筑的风格和文创相结合,整体色彩以灰白色为主。街道两侧一边是文艺气息十足的小店,另一边是以白墙绿植为基调的冯玉祥将军主豫期间历史为背景的督军花园。

在督军花园后侧则是曾经的一户深宅大院,这片地方最早的时候是一片梨园,元朝末年,有一户孙姓人家迁居至此,子孙繁衍,在明清两代尤为昌盛,成为郑州的名门望族,如今的街心花园就是他们的后花园,园内种了300多颗梨树,也由此而得名孙氏梨园。

2.“非遗文化”的活力注入

有了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平等街从一条普通的小街道变身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国潮街区”,在改善公共环境、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将核雕、红泥堂泥塑、鸟虫篆综合体验馆等非遗项目和相关文创产业引入街区,打造成非遗文化一条街,让沉寂的历史文化街区真正“活”起来。

相比传统的街道,平等街的确拥有着独特的体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这里打卡,随手一拍,都能像在美术馆、艺术街区一样,并且会觉得这种风格毫不违和,“非遗文化体验”也被写进不少人的计划清单。

在街道中段,有一处整体红泥色墙面很显眼,抬头一看,一个名叫“红泥堂”的泥塑展销室出现在我们眼前。

走进红泥堂,可以看到桌子上、展架上都摆满了大大小小、神态各异的精美泥塑作品,圆圆的脑袋,红红的泥条,置身其中,仿佛能听见有人在窃窃私语,逼真程度不言而喻。这里的作品内容几乎都是来自中原地区百姓生活的场景,通过泥塑的方式、方法,将中原地区的百姓生活进行了重现,体现了浓重的中原文化特色。

“工作室的意义在于艺术创作,而街区的意义更多在于文化产业的如何发挥。”陈莉莎是红泥堂展销室的管理人员,跟随师傅赵恩民从事泥塑工作已有5年时间,她说泥塑工作是一份文脉的传承,平等街是郑州首条非遗文化街区,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给作品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她也坚信,红泥堂将会是一张郑州乃至河南的文化名片。

在离红泥堂不远处,一家装扮素雅简洁的店铺门前聚集了众多打卡者,他们在讨论墙面上的字读什么。“我们的店名叫做鸟虫篆,这一组字分别译为春、夏、秋、冬,它是鸟虫篆体的写法。”王战举是鸟虫篆第五代非遗文化传承人,同时也是这里的管理者,他解释说到,鸟虫篆是一种从象达意的表现方式,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被大量使用,是伴随着黄河文化的发展而生成的“中国绝学”。

“平等街是一个聚集文化,积累文化,也是一个有烟火味儿的地方。”王战举告诉我们说,现在知道鸟虫篆并为之了解的人很少,郑州作为鸟虫篆文字发源地之一,将它展示在这里也是为了将传统文化面向大众,深入更多人群,如何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也是他目前正在思考地问题。

3.“亲民生活”的智慧打造

如今的平等街道上,养老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休闲娱乐场所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现代宣传画与民俗故事画相得益彰;现代建筑与历史雕塑交相辉映,这些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好画面。

81岁的老党员谢瑞清在平等街社区居住了50余年,在她的记忆中,这里过去环境卫生条件不是很好,建筑外观看起来有些破旧,现在的样子让她觉得家门口就像花园一样,“每一处都是景点,我现在连公园都不去了。”谢瑞清说到。

除了景观式的环境打造,智能化、便民化的群众服务更是得到了每位居民的点赞。“让网络多走点路,让群众少走点路。”社区工作人员说,平等街片区在改造的过程中通过“智慧+”思路,全面渗透5G智慧社区的智能化元素,为群众打造了“智慧生活”,从过去的柜台式接待,到如今网上代办业务,这里也被亲切的称为“家门口会客厅”。

在社区服务中心,谢瑞清和她的“葫芦丝队伍”成员正在进行着娱乐演奏,“除了葫芦丝队以外,其他的文化项目还有十几种,我们每周都会过来。”谢瑞清说自从加入了社区文化队,她的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的改变,这里也更像自己的第二个家,满满的都是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北京的南锣鼓巷,到成都的宽窄巷子,再到青岛的鱼山路……如今,郑州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街区,烟火气息的海滩街,浪漫温馨的连心里,城市有了自己的文化符号,而平等街的文化新生,背后也同样是郑州管城3600年文化自信。

# 编者按 #

城市生活的本质是汇聚,而郑州就是这种本质完美丰腴的实际存在。在她的历史中,生活样态层层积累,让她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这是一座历久弥新的城市,城市的活力正在不断绽放,《郑州圈儿·生活周刊》讲述郑州的历史、地理、文化、美食以及城市中的人文记忆,让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感受郑州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