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城“製造”與“生態”煥發新動能
鞏義大峪溝鎮海上橋村明清古村落
鞏義市產業集聚區展廳
這是一個多次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的地方。
“當我第一次來到這裏的時候就被吸引了,2018年買房定居於此,居住舒適,節奏也不快不慢剛剛好。”開小食店的李霞談起鞏義時滿臉笑容。
“幸福城市”,這個稱呼已成為新時代城市的名片和目標。“南山、北水”共同構成的山水風光鞏義又為何多次獲此殊榮?
9月26日,“非凡十年見鄭城長,‘觀觀’帶你看鄭州”大型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鞏義,於大峪溝鎮海上橋村的明清古村落中徜徉;在常香玉故裏追尋紅色記憶,感受愛國情懷;去往先進製造業開發區,看看高精鋁、新材料、特色裝備製造三大主導產業的快速發展。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韓娟李曉霞董茜石夢雅/文唐強/圖
踏入古韻村莊體驗“美麗經濟”
從鄭州市出發,沿中原西路行駛不到一個半小時,就來到了鞏義市大峪溝鎮海上橋村。青磚小瓦拱門洞映入眼簾,被撲麵而來的自然美、藝術美所驚豔。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這個村落顯得格外靜謐、愜意,徜徉在明清古建築群中,在水泥森林中許久未放鬆的身體終於得到了休憩,恍若隔世。
古樸的民間土木建築風格,具有典型的豫西民居特點。海上橋民居具有北方四合院的建築風格,色調古樸、莊重大氣。在建築上倚靠山體窯洞為主,在布局上以一進、兩進、三進式院落為主。結合樓院偏房跨院在裝飾上以磚雕、木雕、石雕為主。雕飾精美建築群之間小道用石塊鋪路。扶牆穿巷而過,古老的藍磚仿佛帶人穿越至百年前,一步一景,讓人留戀。
海上橋村內的古碑記載,山穀中曾有一泉眼“翻花泉”,人稱海眼。終年不涸,人們搭橋過往,繼而得名海上橋。因早期遠離國道交通不便,世代居住於此的居民漸漸遷移至鞏義城區及鄉鎮。原有的清代民居建築便荒棄於溝嶺丘壑之中,成為本地曆史的見證。
海上橋村正在充分挖掘“明清古建”特色資源,尋著文化脈絡,打造文藝美學宜居宜遊鄉村。
產業融合發展。村內現存清中晚期古建築院落有42處,近年來,鞏義市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加快城鄉融合和產業融合,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通過典型引領,產業帶動,在保留原有肌理、道路、風格的基礎上,對11處文物保護院落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現有的古村落進行改造、規劃、修繕,精心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讓百姓在“生態美”中品味幸福。
傳承傳統文化。以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抓手,做好古琴製作、剪紙藝術等非物質文化保護與傳承,擦亮海上橋村村文化品牌。畫家村裏樂聲起,古村落裏有戲迷,筆墨傳情,丹青溢彩,餘音繞梁,國色生香。
讓藝術紮根鄉村。劉偉是海上橋村的居民,在村裏生活了一輩子,村子實打實的新變化,他都一一看在眼裏。劉偉說,由於常年疏於管理,有的民居已經成為殘垣斷壁。2020年1月,海上橋村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啟動。按照“美學引領、去商業化、去工業化、修舊如舊”等原則,村子完善餐飲、民宿、文化、休閑等配套服務設施,推動文旅融合,用“美學化”留住鄉愁,用“在地化”留住文脈,用“產業化”留住村民,用“宜居化”留住生態,打造形成“寫生+”的發展模式。目前,村裏已經與全國各地29所大專院校簽訂協議,每年都有近萬名大學生到這裏寫生。海上橋逐步成為追求美好、熱愛文化藝術者的精神家園。
古老村莊正在煥發新活力。“幹淨整齊的牆體,雅致美觀的小院,清新怡人的花草,家門外是如畫的風景,家門內是優美的庭院,幸福感很強,我們非常滿足。”劉偉感慨地說,這都得益於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家鄉美起來了,遊客也多了,民宿和農家樂發揮作用,我們的集體收入都會有很大提升。
此外,在大峪溝鎮海上橋村建設美麗鄉村之際,為配合複原古村落原貌的整體設計,鄭州聯通組織線路、基站等專業人士對海上橋村進行了重新規劃和設計。在不影響整體網絡信號覆蓋的情況下,對原有基站進行了遷址,對原有線路進行了入地,最大程度保持了村落的古樸風貌。充分體現了中國聯通國家隊、主力軍、排頭兵的新定位,為地方政府建設美麗鄉村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白牆灰瓦,綠蔭蔽日,天藍水清,和諧寧靜。”這是海上橋村如今的樣子。古建築相映成趣,村間小道四通八達,靜謐的鄉村散發著詩、書和文藝的氣息,海上橋正以她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向這個明清古村落走來。
走進香玉故裏感受“戲比天大”“巾幗擔當”
“清歌妙舞出尋常,載譽西秦姓字香。銀燈一處人如玉,滿院觀眾醉紅妝”。位於鞏義市的黃河與伊洛河交匯處,背靠神都山,麵臨伊洛水,是豫劇大師常香玉的故裏,9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的常香玉紅色藝術紀念館就在這裏。
豫劇裏藏著河南人的粗獷和豪放,作為一個河南人,誰不會哼上一句“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不如男”呢?常香玉極富藝術性和表現力的聲腔藝術,不僅形成了“十腔九常”的局麵,更是把豫劇旦行的聲腔藝術推向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對於一個演員,什麽最大,唱好戲最大,戲比天大!”。
“家鄉父老這樣看得起我,再難的事兒我也不能推辭。可我隻是個唱戲的,隻有多演幾場戲,算是為家鄉壘壩添點石頭添點沙吧。”
“國家的難就是我自己的難。”
…………
聽著專業講解員的生動講解,讓人數次動容,沉浸其中。
步入常香玉紅色藝術紀念館,常常會有不經意的小驚喜。傳統布展加上全息投影、3D影像、地麵互動等科技手段,用聲、光、電的形式讓常香玉大師的形象得以再現,給遊客增加了許多新鮮感與體驗感。
“在20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豫劇是紅遍大江南北的流行劇種。俺們那時候追捧的可都是些藝術家。”慕名而來參觀常香玉紅色藝術紀念館的陳先生,今年已經65歲,說起曾經“追過的明星”,言語間滿是驕傲。
築牢工業“壓艙石”釋放產業強勁動能
高精鋁、新材料、特色裝備製造是鞏義市的主導產業。鞏義市先進製造業開發區,在河南義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十連跨”廠房內,熱軋鋁板帶材生產線上,一塊塊鋁板按生產程序軋製下線,而隔壁就是冷軋生產線,緊挨著的則是自動化的高架倉庫,旁邊的廠房是半年前投產的熔鑄車間。
據了解,該公司成立於2021年7月,是上市公司河南明泰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布局的第八個生產基地,產品廣泛應用於軌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車裝備、電子信息等領域。
紮根鞏義市先進製造業開發區20多年來,明泰鋁業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不斷融入新發展格局,駕馭國內國際雙循環,從最初一台閘機年產幾千噸的小工廠,發展成如今全國鋁加工行業的龍頭,第一方陣企業。
白駒過隙,往事曆曆在目。既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的河南明泰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廠長李世一談及公司的變化時,激動不已,感觸頗多。“2005年3月,我進入明泰公司工作,最初是熱軋中厚板車間的普通包裝工。一步步地努力下,現在成為明泰公司的廠長。10多年來,我親眼見證了公司的發展壯大,2005年剛進廠時,公司產銷量在1萬噸左右,而現在則達到10萬噸;起初,我們的員工隻有幾百人,而現在則有上萬人;公司產值也從我進廠時的5個億發展到現在的200多億。”李世一說,作為明泰人,自己倍感自豪和驕傲。
近年來,鞏義市將製造業作為“壓艙石”,全力推進創新創業蝶變行動,充分調動各方力量資源,向科技創新集中發力,並持續在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上下功夫,全力推進製造業領跑行動、項目建設倍增行動。
“全方位做好要素保障服務,讓企業切實感受到“保姆式”服務的溫暖。”享受到政府扶持政策服務便利的河南新昌電工科技有限公司銅導體項目部副總經理嶽廣介紹,“除了自身努力,肯定也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例如近期開展的‘萬人助萬企’行動,服務專員深入現場,梳理問題,答疑解惑,幫助企業搭建平台,當好精心嗬護發展的‘好月嫂’。”據悉,去年,在該企業年產5萬噸高端銅導體項目建設中,鞏義市先進製造業開發區將“保姆式”服務貫穿至項目立項、建設到投產的全過程。
“加減乘除法”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近年來,鞏義市先進製造業開發區聚焦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科技創新、盤活低效利用土地等主業主責,做好“四則運算”,打好“組合拳”,以優化營商環境新成效催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截至目前,鞏義市擁有工業企業6000多家,上市企業6家,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4家,形成了高精鋁、新材料、特色裝備製造三大主導產業,連續多年入圍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工業百強縣市、中國科技百強縣。
行走在鞏義的街頭小巷,“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是對這座城市的最佳詮釋和肯定,從每一個紮根於此的人點點滴滴的“小幸福”中,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匯聚百姓民生的“大幸福”,這也許就是鞏義的幸福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