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引領 發展再起“高峰”
中原科技城成為鄭州科技創新重要載體 鄭報全媒體記者 周甬 攝
世界旅遊進入“鄭州時間” 本報記者 李焱 攝
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片區改革開放試驗田效應逐步顯現 本報記者 丁友明 攝
本報記者 王文霞 侯愛敏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兩年來,鄭州以實際行動,加快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書寫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的鄭州篇章。
9月16日,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喜獲中國質量獎,實現鄭州市、河南省中國質量獎零的突破——鄭州“向中國質量轉變”邁出堅實步伐。上半年,鄭州機場客貨運吞吐量,繼續保持中部雙第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鄭州常住人口數量躍升至全國前十、中部第一。扛起“龍頭高高揚起來”職責使命,“1+4”鄭州都市圈正加速建設。
艱難險阻,玉汝於成。
要出重彩,成高峰,要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殷殷重托,使命在肩。鄭州風正帆滿,雄赳赳開啟新征程。
龍頭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城市首位度持續提升
日益凸顯的龍頭帶動作用,成為鄭州出重彩、成高峰的重要支撐。
今年前8個月,全省外貿實現近50%的快速增長,鄭州貢獻了全省外貿的近七成。上半年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漲勢喜人,監測的全省電商平台共計95個,其中超過一半在鄭州。
來自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鄭州GDP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19.8%上升到2020年的2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5年的20.9%上升到2020年的22.6%;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比始終保持在30%以上;進出口總額占比始終保持在70%以上。城市首位度不斷提高。
鄭州擁有超百億級企業13家,智能手機產量約占全球1/7,宇通客車產量約占全球1/8,速凍食品約占全國市場60%以上,成功躋身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20強,在全國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持續強化。
今年以來,全市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積累。上半年,我市積極擴投資、促消費、穩工業,經濟運行穩定恢複、穩中向好,全市實現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5%,兩年平均增速高於全國全省,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全市工業運行態勢良好,固定資產投資逐漸回暖,消費品市場逐步改善,全市經濟穩中提質。
打造創新平台招才納賢 助力創新高地加速建設
創新是競爭力的根本體現。
2020年9月15日, “河南省(中原科技城)人才創新創業試驗區”正式掛牌。揭牌當天,複星國際、上汽集團雲計算軟件研發中心、深蘭人工智能生態基地、APUS全球第二總部等入駐中原科技城首批60個項目進行集中簽約,總額超過1100億元。
中原科技城目前簽約入駐項目突破110個,簽約落地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上汽集團雲計算軟件中心、58科創等頭部企業,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北理工智能科技研究院等一批研發機構加快落地,累計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908名、引進科技創新服務平台11個、建設特色園中園10個,形成了人才項目加快集聚的良好態勢,帶動了全市科技創新水平的明顯提升。
一座科創“新城”正在鄭東新區強勢崛起,成為頭部企業、大院名所、科創企業和科創人才投資河南的首選地,也必將帶領鄭州科技創新能力勇攀高峰。
聚焦科技創新能力提升,鄭州加速建設國家創新高地。智能手機、宇通客車、中鐵盾構等一批鄭州創造、鄭州品牌快步走向世界,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高端。
來自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8%,分別高於全國、全省3.9個、9.3個百分點;六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長23.8%,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4個百分點。其中,電子信息工業、生物及醫藥產業均實現超過40%以上的高速增長。
2020年,全市新增高技術企業870家,總數達2918家,占到全省的46%;新增科技型企業1861家,總量達到7963家。
樞紐門戶通達世界 國際范兒愈發彰顯
從國家首個航空港實驗區落戶,到“國際樞紐”定位,鄭州抓住優勢做文章,積極融入世界舞台,譜寫出“樞紐+開放”的絢麗新篇章。
走進深夜的鄭州機場,一片燈火通明。如今這裏的航空客貨運規模已經坐上中部地區的頭把交椅。成為引領中部、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空中經濟廊道。空中、陸上、網上、海上,依托蓬勃發展的四條絲路,不沿邊、不靠海的鄭州,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崛起為中西部地區開放新高地。
來自市發改委的數據顯示,2020年,鄭州機場引進全貨航公司8家,新開航線17條、通航城市21個,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長22.5%,其中國際貨郵量45.1萬噸,同比增長47.9%,增速位居全國第一。客貨運規模連續四年保持中部“雙第一”。今年1~6月,鄭州機場旅客貨運吞吐量延續高增長態勢,繼續保持中部“雙第一”。
全市對外開放體系高地加速構建。
河南自貿區鄭州片區目前已探索形成200多項創新成果,256項改革創新任務完成率達到98%。2020年,鄭州片區新注冊企業6.8萬多家,注冊資本8749.3億元。今年1~6月,可在鄭州複制推廣的210項改革試點經驗任務已全部落實,完成率100%。
2021年5月,鄭州藥品進口口岸正式投入運營,“2+2+9”口岸體系服務能力持續提升,鄭州持續保持內陸地區口岸數量最多、種類最全城市。
“一站式”快捷大通關服務體系持續深化。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海關監管互認。航空口岸全面實施“7×24小時”通關,鐵路口岸推行“7×24小時”預約通關,2021年鄭州海關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較2017年分別壓減62.3%、82.4%。
蘋果手機、法國賽馬、歐洲的車厘子、新鮮海產品……世界各地的優質商品,或從鄭州起飛,或在鄭州落地,鄭州與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國際范兒的身姿愈發驚豔。
競爭力持續提升 “鄭中心”加速崛起
5月出爐的鄭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市以1260萬的常住人口,躍居全國城市第10位、中部地區第一。人口數量全國排位,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前移11位。全省十年新增534萬人,74%增加在鄭州,397.4萬人的十年人口增長量,居全國城市第5位。處於曆史最好發展機遇期的鄭州,展現出超強的人口吸納力,綻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
常住人口的變化與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鄭州作為省會,擁有獨特的政治、經濟資源優勢。作為樞紐城市,擁有良好的通達性、便利性,競爭的綜合優勢突出。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河南)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喻新安認為,人口向鄭州集聚的趨勢還會繼續,並將呈現加快勢頭。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以及航空港區、自貿區鄭州片區、自主創新示范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國家中心城市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疊加,釋放空前的利好效應。“米”字形高鐵基本成形,國際航空運輸網、“米”字形高鐵網和軌道交通網“三網”融合加快推進,以航空為主的國際交通、高鐵為主的國內交通、軌道為主的大都市交通網絡加快形成。
以鄭州為中心,2小時航空圈覆蓋全國90%以上人口和市場,2小時高鐵圈覆蓋4億人口的生活和消費,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速向鄭州集聚。
今年4月21日,2021中國(鄭州)國際旅遊城市市長論壇啟幕。來自意大利、波蘭、希臘、日本等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駐華大使及旅遊業相關人士,與國內45個熱門旅遊城市市長相聚鄭州。5月10日,第五屆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大會在鄭州開幕。多國政要、國際組織負責人、跨境電商領域專家學者和阿裏巴巴等企業代表共1200餘人參加。
鄭州都市圈加快建設。鄭州積極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四市對接,制定鄭開同城化先行示范區建設工作方案,加快鄭開科創走廊、鄭許智能制造、鄭新生物醫藥等產業帶建設。日前出爐的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建設藍圖,明確到2025年,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初步形成,以鄭州為中心的樞紐體系進一步完善。
重任在肩,使命在前。向著美好藍圖,鄭州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