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科技防汛筑堤坝智慧应急守平安

郑州发布郑州之窗2022-10-12 19:02:39
7时30分,郑州市气象局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8时,郑州启动全市防汛黄色预警响应;
9时,郑州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
12时30分,防汛预警响应提升至橙色;
…………
2022年7月22日,郑州,大雨。市应急管理局二楼,工作人员将信息输入郑州数字防汛系统,一秒钟后,信息传至郑州全市99600名防汛责任人手机上。
这是郑州数字防汛系统首次用于实战,通过郑州数字防汛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指挥中心和全市防汛责任人的同频共振,也可以随时查看区域内救援队伍、仓库、物资、避难场所、积水点等信息,一旦有突发状况,随时可以调度处理。
数字防汛系统,缩影了郑州市应急管理局在“智慧应急”建设中的铿锵步履。2022年,郑州应急系统对标先进,加速推进防汛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城市发展、人民幸福的科技防汛“堤坝”。
防汛“模块化”分工
“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是殷殷嘱托,更是前进方向!
“郑州数字防汛系统是郑州市落实‘一县一案,一乡一案,一村一案,一单位一案,一库一案,一河一案’的工作要求,按照预案到位、责任到位、排查到位、人员到位的要求,为郑州全市各级防汛指挥工作人员打造的防汛指挥系统。”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介绍。
——责任人管理模块,对责任人进行精细化分类,实现责任人体系的精细化管理,做到防汛防御工作指令分类分级直达到人;
——应急响应模块,通过汇聚气象、水利、城管、公安等职能部门的监测数据,实现自动触发预警响应,全市99600名防汛责任人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市防指各类防御响应指令;
——灾情处置模块,各级责任人可通过系统实时查看周边的灾险情信息,根据灾险情信息,推荐就近的避难场所,调度周边的抢险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第一时间进行人员转移和灾情处置,从而形成了监测、预警、响应、处置的全流程防汛闭环管理。
今年入汛以来至,郑州共经历了10轮强降雨天气,科技在防汛中的作用愈加凸显——
汛期来临前,郑州市应急指挥平台和信息化装备设备完成功能性部署,融合通信、视频会议等设备在应急指挥大厅部署完毕并投入应用。
应急通信指挥车、无人机、卫星通信和370M窄带通信设备完成功能性测试;县乡两级同步完成了应急指挥中心基本配置和功能需求;应急指挥中心8大业务系统完成功能开发,并已全部部署于郑州市政务云,共接入19个局委数据175项,数据量3亿余条。
应急指挥专网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完成与市移动公司《河南省应急指挥信息专网市-县骨干网建设线路铺设》合同签订、全市17条专网线路铺设和设备调试工作,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专网贯通。另外,县乡两级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云视讯”“小鱼易联”指挥通信系统也已部署到位并投入使用。
管理“精细化”建设
如何全面推进郑州市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是时代之问,是党和人民之问!
“当前,郑州市与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等单位深入合作,加快推进郑州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在相关负责人的讲述中,郑州“智慧应急”的未来模样逐渐显现——
制定《郑州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方案》,计划12月底前完成第一阶段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2023年12月底前完成第二阶段公共安全、生产安全、自然灾害等工程建设;
建成集防洪预报系统、防洪预判系统、防洪监测预警系统、防洪预演系统、智能化预案系统于一体的防洪“五预”系统,统筹监测全市河道、水库、闸坝等重点部位,提高预报预判的精准性,目前,部分核心软件功能已完成并上线试运行,2023年底全部建成。
加快推动郑州市精细化监测预警工程落地,已部署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等垂直观测设备,正在编制市县气象部门会商系统、温室气体监测、云上科普等建设实施方案。
应急“智慧化”运用
郑州数字防汛只是郑州应急建设信息化的一个缩影。
郑州应急将继续强化应急指挥救援系统、应急综合业务管理、安全生产专题、数字防汛、防汛数字化预案、应急一张图、移动应急管理、安全教育等八大板块,加快形成全市应急管理信息化“一张网、一张图、一盘棋”格局,构建全市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健全高效、稳定、智慧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突发事件处置和风险应对能力,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推动郑州应急管理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郑州市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说:“当前,我市应急管理事业正处于爬坡过坎期,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应急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下一步,郑州市应急管理局将持续推进改革发展,全力防控重大风险,加快推进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树牢‘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理念,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有效防范化解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重大风险,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王战龙黄高山殷俊彦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