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力争打造中部最强数据中心集群
数据中心是郑州市数据生态体系的基石。为支撑郑州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郑州建设,市政府近日印发《郑州市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互联网数据中心直接投资及带动投资规模超过1800亿元,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及关联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增长超过4000亿,对全市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达到三分之一。
数据中心发展成效显着
据悉,近年来,我市数据中心发展成效显着,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5个在用大型、超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算力设施基地。以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IT设备制造为主体的数据中心关联产业正在形成。
打造数据中心产业基地
按照《规划》,到2025年,全市形成算力基础设施完善、业务体系协同推进、数据关键要素价值显着、数字化转型带动能力突出、关联产业链齐备的数据中心产业体系,成为中部最强数据中心集群,打造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据中心产业基地,建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核心城市,助力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建设具有显着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服务。
数据中心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全市互联网数据中心可用机架规模达到9万架,机架利用率超过70%,在用服务器规模达到100万台,算力规模进入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数据中心绿色化、集约化水平显着提升。建成不少于3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鼓励企业使用云服务,每年减少能耗超过2亿千瓦时。
数据中心业务体系实现协同高效发展。到2025年,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收入超过150亿元。基于超算构建人工智能中心,全面支撑全市重大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建成覆盖尖端超算、通用超算、行业超算的业务体系,计算能力在全国超算中心保持领先。
数据中心关联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关联产业生态繁荣发展,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关联产业收入超过800亿元。网络安全产业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数据中心相关的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
产业带动与辐射能力显着增强。到2025年,累计“上云”企业数量达5万家,全市数据中心企业用于支撑企业“上云”的服务器数量超过20万台,IT设施集中化建设优势进一步显现。
分类分区部署统筹发展
优化数据中心空间布局。《规划》提出,根据各区县(市)的城市定位、资源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有序引导数据中心建设,分类分区部署,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布局数据中心基本功能保障区、数据中心产业核心发展区、数据中心产业转移拓展区三大功能区,实现分区县(市)分类梯度布局、统筹发展,全面打造一体化绿色数据中心集群。
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回族区组成基本功能保障区,重点满足新型智慧城市的低时延、高速率业务需求,加强大型、超大型新建互联网数据中心项目管理,适度控制互联网数据中心规模,按需建设部署边缘数据中心,积极发展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
郑州高新区、郑州航空港区、郑东新区、郑州经开区组成郑州市数据中心产业核心发展区。支持数据中心企业在产业核心发展区加大建设力度,提升郑州市数据中心在全国的地位,引领全市数据中心集群发展。除了已经审批、列入建设计划的项目之外,控制容灾备份互联网数据中心规模。
建设高质量互联网数据中心。加快推进一批互联网数据中心重大项目,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互联网数据中心集聚区。持续推动中原数据基地建设,打造成为中国联通公司在中部地区互联网数据中心核心基地。支持建设中国移动(河南郑州航空港区)数据中心、中国移动(河南郑州高新区)数据中心,打造成为中国移动在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基地之一。推进中国电信中部智慧基地建设,面向中部地区提供云服务。支持数字中原、景安公司等第三方数据中心企业差异化发展建设数据中心。支持数据中心企业改造存储类数据中心,逐步向计算型和人工智能算力型数据中心升级。
上街区、惠济区、新郑市、新密市、巩义市、荥阳市、登封市、中牟县等8个区县(市)组成数据中心产业转移拓展区。发挥产业转移拓展区在土地、电、水等方面优势,结合基本功能保障区、产业核心发展区互联网数据中心供需状况,承接互联网企业、国家部委、大型央企等组织机构的数据处理需求,争取在能源、交通物流、黄河生态领域布局国家级行业数据中心,提供数据计算、存储、备份等服务,推进全市数据中心一体化建设。鼓励郑州豫能等具备条件的企业发展数据中心,打造传统企业转型发展数据中心产业的示范。(郑报全媒体记者董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