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爱心粥屋绵延
本报记者 许聪 刘伟平 文/图
25日上午,省图书馆对面,红黄两色帐篷下,饭香四溢。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跑前忙后给前来吃饭的居民端菜拿馍。一个6岁的小朋友吃着香软的馒头,咕噜咕噜喝着小米粥。旁边的爷爷、来自中原路101号院的王先生怜爱地看着小孙子,告诉记者:“家里连续几天停水停电,但在这儿我们爷孙俩喝上了免费的热粥,还有小菜。”随即竖起大拇指。
这是二七区大学路街道“雷锋帮帮团”嵩山服务站连日来服务因雨灾受困群众的一幕。听到记者采访,坐在爷孙俩旁边的楚留柱也插话说,他从周口来打工,租住的地下室被淹,吃住都成了问题,但这里的免费饭菜让他看到了希望:“我已经在这里吃好几顿了。”
据服务站站长张利运介绍,从他们决定自22日开始全天供应免费粥和小菜开始,估摸着每天有200多人来就餐。服务站有爱心粥屋和爱心超市,这个憨厚的汉子告诉记者,20日大暴雨那晚,这个三四十平方米的粥屋住了整整47人。这里有热水、充电设备和食品,信号不通不能网上支付,也没有带现金,他就告诉大家,必要的东西该拿就拿,回头再给也行……
同样,这里也是爱心的汇集地。张利运给记者翻看着从24日到25日上午爱心捐赠登记簿。一张一张,聚集了抗击灾情的微力量。正说着,一位老人进来说要买100块钱的瓶装水,并委托帮帮团捐给需要的人。经再三打听,她叫苏桂枝,今年70岁,是食品厂退休职工,问及初衷,她动情地说:“那么多子弟兵、志愿者都来帮咱渡过难关,我们感激不尽。我有退休金,就想表达一下心意。”
现场,帮帮团秘书长耿景枝不停忙活着,接电话、招呼志愿者、接待居民就餐。11时40分,耿景枝又招呼志愿者去帮停在路边的白色私家车搬卸爱心物资,矿泉水、火腿肠共计12箱(如图)。工作人员要登记名字时,车主却连连摆手“不用不用”,随即驾车离去。
帮帮团依然忙碌着,爱心粥屋依然忙碌着。这就是郑州,这就是郑州人。感受爱、施予爱、得到爱,又传播爱。雷锋精神在这间不大的小屋、在“雷锋帮帮团”的手中延续着、光大着。